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陇尚记忆(8)】 《丝路花雨》的时空之旅

18-06-15 09:5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作者:李满福

  打上甘肃烙印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自1979年问世以来,便搅热了中外舞台。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她享有“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中国舞剧之最”等诸多美誉和盛名。

  近40年来,行进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丝路花雨》,为适应市场,不断创新,其间虽几度修排,但每次呈现在舞台上的新版剧目,依然延续着经典舞剧的魅力。

  目前,剧组又在兰州集结,为执行中宣部“2018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行”出访任务,即将踏上东欧三国捷克、匈牙利、乌克兰的巡演之路。

  改革开放的“报春鸟”

  “敦煌就在我们甘肃,把敦煌艺术搬上舞台,不是很美吗?”1977年10月,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舜瑶对省歌舞团的艺术家们提出了她的想法。

  起初,编导们先排了一个表现敦煌壁画老画工的故事。结果很快被推倒重来,继而产生了一个以古丝绸之路上英娘和父亲悲欢离合为主线,表现敦煌壁画和丝路友谊的故事。为此,编创人员数次背着行囊去敦煌采风,向敦煌研究专家学习、请教。回兰后,他们又集体讨论,反反复复雕琢剧本。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部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感人故事的舞剧,于1979年5月的一天,搬上了兰州的舞台。自此,花雨飘洒,缤纷无限……

  其实,当时创排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探索。特别是对敦煌舞的理解和表达,更是倾注了艺术家们的心智。

  “为了让静止的敦煌壁画舞起来,编导们孜孜以求,而我成了他们的实验‘陀螺’。我像着了魔一样千百遍地练。”第一代“英娘”的扮演者贺燕云说,在排练“反弹琵琶”一段舞蹈时,要求舞者双臂反扣在背后,或旋、或跳、或蹲、或卧,还要时时表现出S型动律,经常累得颈背发僵、胳膊抽筋。

  正是主创团队和一代代“英娘”“神笔张”“窦虎”“伊努斯”,以及群舞演员们的倾情付出,才让这部舞剧成了“复活的敦煌壁画”,并华丽绽放舞台。

  舞剧《丝路花雨》创演当年,就赴北京参加了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化部“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

  甘肃原创舞剧一炮打响,主创人员始料未及。

  1982年,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荣登世界著名大剧院——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

  “变脸”,是为更好地传承经典

  已经有了30年舞台“履历”的《丝路花雨》,并没有“老本儿吃到底”。时代大潮中,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不守旧,在传承中求新。至目前,该剧经历了三次“变脸”,“变脸”后的《丝路花雨》,依然经典。

  2008年春节期间,省歌舞剧院接到文化部的一个信息:能否将“变脸”后的《丝路花雨》再次搬到北京的舞台上,代表中国舞剧欢迎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国嘉宾。

  这条看似不经意的信息,在剧组引起热议。有人说:“已经是经典了,改啥呀!”一些和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相熟的人也劝他:改好了,别人说是热剩饭;改不好,就是《丝路花雨》的千古罪人。

  “摊上这事,压力确实大。”回想起10年前的这件事,陆金龙不愿多说。

  后来,省里果断决策:动!演了近30年的《丝路花雨》,开启了第一次大“变脸”历程。

  首先在时长上,按照国际标准,《丝路花雨》由原先的120分钟,缩减到105分钟,相当于缩减了一幕戏;音乐上,首次在民族乐上加入了交响乐元素,无论是演奏手法、乐队形式,还是乐曲本身,都进行了大胆创新;舞美上,挖掘敦煌艺术元素,更体现出古典美和时尚美。运用科技手段,在动感视觉艺术上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象,甚至一个小小的马铃道具,都倾注了导演组的心智……

  “这次修排,是在剧本不变,特色不变,基色不变基础上的一次‘变脸’,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新版《丝路花雨》,看起来更美,更柔,更人性化了。”陆金龙说。

  2008年7月28日,新版《丝路花雨》在兰州市金城大剧院试演彩排。捏着一把汗的陆金龙,在看到谢幕时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的场景时,长长出了口气。几个月来剧组演职人员的一次次煎熬,历历在目,他背过身偷偷抹去眼泪的一幕,记忆犹新。

  晋京之路,陆金龙还是心提到嗓子眼了。2008年8月4日,新版《丝路花雨》为北京奥运会献礼演出在北京天桥剧场拉开帷幕。中国舞者用肢体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掌声、喝彩声持续响起,演员数次谢幕,观众迟迟不愿离场……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内,新版《丝路花雨》连演三场,一票难求。主办方甚至抱怨场次太少,根本满足不了外宾的观演需求。在其后的研讨会上,有专家给出评价:新版舞剧《丝路花雨》,就是改革开放在舞台艺术上的符号。

  其后的2016年9月20日,专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精心打造的2016年新版《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盛装亮相。作为第二次“变脸”的见证者,陆金龙和剧组主创团队愈发自信、更加从容。

  “这不是颠覆式的创排,而是对经典的又一次延续。”陆金龙说。

  2017年,旅游版的《丝路花雨》出炉,中国经典舞剧首次从她“诞生”的敦煌启幕,为中外游客进行驻场演出。

  精品文化的时代答卷

  舞剧《丝路花雨》,讲述的是古丝绸之路上,善良淳朴的中国父女为救助外国商人,所发生的亲人悲欢离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

  她是一曲中外友谊的颂歌,弘扬了“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精神。她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艺术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

  舞剧《丝路花雨》自1979年创排后,走南闯北、越洋跨海,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飘洒花雨,传递和平友谊。历经近40载,演出达2800余场,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她在中国舞蹈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走进甘肃省歌舞剧院陈列室,一座座奖杯、一个个牌匾、一本本荣誉证书、一面面锦旗,记录了这部中国经典舞剧的荣光之旅。每一位值得铭记的丝路花雨人,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的名字,有些已离我们而去,有些活跃在大学课堂上,还有些仍在演出一线,培养传承人。近40年来,仅从剧组走出的“英娘”已经有26位之多。“英娘”在换,但精彩不变。这就是《丝路花雨》留给人们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有新作为。在国家、省里对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给予诸多利好政策的大环境下,省歌舞剧院通过举办经典舞剧人才培训班等形式,持续加大《丝路花雨》剧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演员队伍人员层次不齐、素质不高的问题,仅本土主角演员就培养了10多位,摆脱了外请演员的制约。

  这些年来,为使经典舞剧真正贴近群众,剧组攻坚克难、不断尝试探索,在成功修排创演2008版、2016版及旅游版《丝路花雨》的同时,又先后创作推出了视频版、LED版、投影版、精简版《丝路花雨》。自此,经典名剧在登上高雅艺术殿堂的同时,实现了在体育馆、露天广场、学校礼堂甚至乡村舞台上的惠民演出。

  此外,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舞剧《丝路花雨》先后走进全国近40所高校演出,深受师生欢迎。之后,组织方发放了问卷调查,其中在“演出的喜爱程度”和“演出质量评价”两项重要指标中,《丝路花雨》均名列第一。

精彩推荐

  • 【陇尚记忆(8)】 《丝路花雨》的时空之旅 【陇尚记忆(8)】 《丝路花雨》的时空之旅
  • 张掖市肃南县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重新对外开放 张掖市肃南县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重新对外开放
  •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丹顶鹤在油菜花丛中昂首漫步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丹顶鹤在油菜花丛中昂首漫步
  • 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力军 ——张掖市倾力锻造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侧记 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力军 ——张掖市倾力锻造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侧记
  • 2020年兰州市每千人口中医医师数达0.4人 2020年兰州市每千人口中医医师数达0.4人
  • 带教指导促使科室长足进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柔性引进专家张怡杰 带教指导促使科室长足进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柔性引进专家张怡杰
  • 图解:绝美古诗词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端午 图解:绝美古诗词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端午
  • 兰州交警启动“中考直通车”(图) 兰州交警启动“中考直通车”(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