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陇尚记忆(7)】农村面貌大变样 爹娘的生活甜滋滋

18-06-14 17: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狄东阳

  工作的县城离老家只有百十公里,坐车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说句不好意思的话,自从在县城买了房子后,我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客观方面来说,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走不开人;这只是口头托词,实则由于老家的种种不便,遂能不去就不去了。

  今年单位破天荒实行带薪休假,妻子说与其每天待在街边棋摊看下棋,不如回老家看看爹妈,顺便帮着干干农活。孩子也大了,用不着天天陪着。我一听,说的也对,掐指一算,已三年没有回过乡下了。老家是否还是以前的样子,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不知有啥变化?我坐上了开往老家的班车。

  老父开上“自驾车”

  三个小时后,班车停在了老家所在的镇子上。车门开了,我一眼看到父亲已在车下向里张望。看到我走下车来,他笑着说,我来的刚好合适。原来父亲是开着他的“自驾车”来的。记得两年前,父亲来电话说,村里好些人家都买了电动车,不论是到镇上赶集,还是到地里收获庄稼,可管用呢。我说你老年纪大了,老家的土路又不好走,山大沟深的,就算了。见我不支持,他又发动母亲,打来了电话。妈在电话中说,现在全村只要是在家务农的,家家都有三轮车,我们看着可方便呢,你就别管了,寄些钱就行了。

  爹妈就真的买了辆电动三轮车。

  我爬进电动车厢,一看,放着个小马扎,上面还铺着布垫子。父亲从口袋里掏出车钥匙,熟练地发动了车子。嘱咐一声坐好,车子在光洁的水泥路上马上跑了起来。我笑着说,爸,您这小车还真带劲,不费油,人坐着也不晕,真是既方便又环保。这跟以前,坐车到镇上后还得步行十里山路,可把人走坏了。看来,这车子你们买对了。

  父亲一边专注驾车,一边说道:自打有了这自驾车,我和你妈上街赶集可方便了,隔三差五到镇上转转,看看花样。你上初中时买的自行车,现在终于光荣退休了,没啥用了,交废品收购站了。

  全膜玉米收成好

  十里山路,很快就到了。父亲把车停到自家地头上,说你妈还在地里掰玉米呢,估计够装一车了,咱们顺便拉上。我说,爸,七月份连续二十天的高温烧烤,今年玉米收成不好吧。父亲却乐呵呵的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真是咱农民的铁杆庄稼,不信,你进去看看。说着话,父亲把车子倒到玉米堆旁边。

  母亲正蹲在地里,从父亲砍倒的杆子上,掰着玉米棒子。看到我走了过来,站起身高兴的望着自己的儿子。虽说我已四十多岁了,也是中年人了,但在父母眼里,儿子无论多大,终究还是孩子。她埋怨父亲,不把我直接拉回家,喝口水,吃些东西。父亲说,听说你在地里,他非要来,顺便再看看玉米的收成。

  母亲一听,顺手拿起一棒玉米,说你看看,足有一尺来长,可好呢,今年那么长时间的高温,还有这么好的收成。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一颗颗金黄色的谷粒,像石榴籽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成整整齐齐的队列,环绕在玉米芯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空缺。

  我抬头看了看地块,说真是长得好,确实是晒不死的铁杆庄稼。不过,你们老了,少种点就行了。

  我们种的是全庄最少的,你三爸他家种了三垧,要收上万斤呢。父母几乎一口同声说道。可惜我们老了,要不然真想多种些,多好的收成啊!

  我笑着说,十多年前,当时的县委书记推广种植全膜玉米,乡亲们的思想硬是转不过弯来,仍然要种小麦。县委书记急了,下了死命令,所有干部到地头蹲守,不准种小麦,改种全膜玉米。就是那样,有些群众还是半夜下地种小麦,夜里看不清撒种子,结果长出的麦子歪七扭八,成为全庄人的笑谈。现在看起来,当时的县委书记决策是多么有意义。在干旱的陇中山区,不调整种植结构,玉米换小麦,真的没有出路。

  是啊,现在没人强迫了,老百姓也看到了好处,家家都种上了全膜玉米,玉米棒子都堆成了小山。哪像以前,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人多的都接不上顿了。父母笑呵呵的说。

  一车玉米很快就装好了,父亲招呼我们也一起上车。我摆了摆手说,你们先走,我想一路走着看看。

  那也好,母亲在车上说。早点回来,我先去烧水了,给你准备点吃喝。

  车子走远了。看到七十来岁的父母,干劲还那么足,跟年轻人似得,我打心眼里佩服和高兴。以前,我跟姐姐老是让他们不要种地了,搬到城里,缓一缓,颐养天年。父母总是口里应着,但种的地一点也不减少。在路上,跟同族大伯谈起这事,他说你就不要劝了,他们能干动,说明身体好着呢。真干不动了,不用你劝,他们自然也就不种了。庄稼人,真是舍不得丢下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吆。

  自来水通到咱农家

  很快到家了,一看桌子上一碟油饼子,茶杯里冒着气,显然已经倒上了热水。我纳闷的问:妈,咋这么快就烧好水了。

  嫌快?你不知道,现在可方便了,水龙头一拧,哗哗水就来了。打开沼气灶,不到二十分钟,一壶水就烧开了。母亲一边剥着玉米皮,一边说道。

  是电视上讲的洮河水吗?从陇西一路上过来,看到施工队在忙碌,听班车司机讲,是引洮二期工程,往天水通水呢。我说着,这才仔细看茶杯中的开水,真清澈,看不到一点浑浊。便小心吹着气,喝了一口,味道非常甘甜,一点不苦也不涩。

  晚上,不知是坐车的疲倦,还是睡生炕,我怎么也睡不着。白天看了家中的自来水,转到房背后又看了看沼气池,我就想,解决了吃水和烧柴这两个问题,可是千年来陇中山村最革命、最有意义的变化。

  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三十年前。除过下雨天,当时农户人家清晨干的第一件事,我想干旱山区以外的人绝对猜不出来,那就是挑上水桶,到离村子三里远的大沟中去挑水,得赶早去,去晚了就没清水了。上了初中后,学校放假时,我也帮父亲分担这一重任。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什么水啊,我的祖祖辈辈竟然喝着那样的水走完了一生。在沟底,选个合适的地方,用土围个小坝,把浑浊的水流堵起来。由于沟底碱比较大,坝中的水慢慢沉淀变清。由于村民用水量大,坝中的水深很少超过一尺。舀着舀着,就把水底的污泥搅和起来了,挑来的水土色色的,一点也不清。更可恼的是,还经常有青蛙来凑热闹,把这个可怜的小池子,作为它们谈情说爱、生育后代的家园。

  下雨天,更热闹。把家里能装水的器具全搬了出来,什么缸啊,桶,盆,有木质的,有铁质的,还有塑料的,真像个杂货铺。它们整齐的摆在房檐下边,将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尽数吸纳,绝不容一丝一毫的外流。一时间,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好像开一场交响音乐会。陇中山村吃水如此艰难,以致长大后看到文人们在文章中经常举这样的故事,在陇中,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真是深以为然,夫子们绝非虚言。

  在小孩子看来,挑水虽然辛苦,却还可以借机玩一会,在当时也不觉得苦。最烦人的要数做饭时烧火了。当时,家家都是那种前面是大锅,后面带个小锅的老式灶头。经常的情况是这样的,放学刚进门,书包都没来得及放,母亲就喊着烧火。心里虽不情愿,但看到母亲既要擀面,又要烧火,确实忙不过来,于心又不忍,只好噘着嘴蹲在小板凳上,从案板下抽出堆放的麦草、玉米杆子,一小把一小把塞进灶门里。

  两只手抓着,还得不停地抖动,好抖落烧过的柴灰,火才能烧旺。要是晴天,柴草干燥,烧起来还好些。赶上阴雨天,柴草受潮,那就麻烦了,时不时就蒙住火了。如果有手拉的风箱还好点,没有就只好憋足劲一口一口往灶门里吹。吹着吹着,坏了,只听嘭的一声,一股浓烟夹着火势,从灶门里倒窜出来。猝不及防,轻着呛一口烟;更多的时候,烧了眉毛、头发,焦黄黄的,难看极了,被同学嘲笑自不可免。

  想着想着,我忍不住披衣下床,到庭院里摸了摸装着洮河水的笼头,到厨房看了看连着沼气池的炉盘。这两个小物件,可真不敢小视,它们管辖的水和气,可帮了山区百姓的大忙。要是还同以前那样,老一辈侍弄庄稼的人过世后,还会有人愿意住在山村吗?

  淘宝网上做买卖

  第二天,由于露水太大,父母说等太阳出来晒一阵,露水干了再去地里。便索性陪父母喝着罐罐茶,看电视里的早间新闻。门帘一挑,邻居大婶高大、壮实的身影闯了进来。虽说叫大婶,那是村里的辈分,实际年龄也就大我六七岁。在我的印象中,大婶上过高中,识文断字,头脑灵活,加上身体好,有把子力气,别人离开村子到城里打工时,她留在了家里。养猪,养羊,种苹果,种药材,一年下来,收入不比外出差,且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供出了一儿一女两个大学生。

  我笑着说,大婶,现在儿女都工作了,挣钱了,该享清福了。大婶扬起壮实的大手拢了拢头发,说力气活现在干的少了,和你大爸侍弄了几亩果园。我说种苹果好是好,就是销售太费事。记得几十年前,村里种西瓜,雇上三轮车,要到百里外的山村去卖,路可难走呢。一大早出去,到晚上才陆续回来。

  大婶哈哈大笑,说你在城里待久了,不知道乡下变化有多大。现在还用得着三轮车拉吗?我们已用上淘宝呢。

  是吗?那可是与时俱进。我惊异的说。

  我把自家果园里的苹果用手机拍了照,传给我家姑娘,她在南方上班,你知道,那里不产苹果。她将图片发到朋友圈,这一传十,十传百,咱们的苹果广告不就打出去了。大婶掏出手机,熟练的打开链接,给我看。

  手机中全是红艳艳、让人垂涎欲滴的苹果图片。

  这下可省事了,不仅省了车费,淘宝上还能买上好价钱。你也做起了互联网经济,成了苹果西施。我开玩笑的说。

  你看我这身板,还西施呢,当个母大虫还差不多。大婶乐得哈哈笑。不跟你们闲唠了,我还要去装箱,昨天有两个客户下了订单。二哥二嫂,有什么需要的,说一声我给你们在网上买,比镇上商店买便宜多了。

  那就麻烦你呢!这个双十一,我宝贝孙子还说要在网上给我们抢冰箱了。父母说着感谢的话。

  现在农村变化真大啊!我赞叹道。

  可不是吗?只要你有钱,在咱村子里,啥东西都能送货上门,服务态度还好。父母笑着说。

  我和大姐都不在身边,你们二老今后想吃啥,就买着吃去,千万不要舍不得,辛苦了一辈子,不要对不起自己。我反复叮咛道。

  一定,一定,我们现在也想开了。听说你要来,这不称了几斤卤肉,买了几十个回回饼,真好吃。父母连连点着头。

  从二老幸福的微笑中,我看得出他们对现今生活的满足。是啊,他们同亿万人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能不高兴吗?

  作者系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文广局

精彩推荐

  • 张掖市肃南县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重新对外开放 张掖市肃南县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重新对外开放
  •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丹顶鹤在油菜花丛中昂首漫步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丹顶鹤在油菜花丛中昂首漫步
  • 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力军 ——张掖市倾力锻造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侧记 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力军 ——张掖市倾力锻造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侧记
  • 2020年兰州市每千人口中医医师数达0.4人 2020年兰州市每千人口中医医师数达0.4人
  • 带教指导促使科室长足进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柔性引进专家张怡杰 带教指导促使科室长足进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柔性引进专家张怡杰
  • 图解:绝美古诗词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端午 图解:绝美古诗词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端午
  • 兰州交警启动“中考直通车”(图) 兰州交警启动“中考直通车”(图)
  • 甘肃省临床用血100%来自市民无偿献血 甘肃省临床用血100%来自市民无偿献血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