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力促增长】挺起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的脊梁——兰石集团实施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纪实
原标题:【提振信心 力促增长】挺起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的脊梁——兰石集团实施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纪实
记者 卢吉平 杜雪琴
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兰州新区核心地带,矗立着一座座雄伟的现代化厂房,这便是被誉为新区“定海神针”的兰石集团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园区。
“出城入园”让兰石集团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华丽转身;如今,让兰石人更加振奋的是,前不久公司捧回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这块“金字”匾牌,这也是公司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智慧结晶。
兰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培育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公司连续三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五年申请专利391件,达到公司以往专利申请总量的3倍之多,连续五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超过100%。
在科技创新战略引领下,2016年兰石集团生产总值、营业收入、装备制造板块新增订货三项指标均突破100亿元大关,提前实现了“百亿兰石”的奋斗目标。今年1-10月,兰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3.05亿元,同比增长12.28%。
如今,兰石集团的石油钻采装备,可以满足从陆地到海洋、从沙漠到森林、从高山到极地等各种工况条件,能源装备研究也开始由传统的化石能源向风电、生物等新兴能源拓展。公司逐步实现了从“兰石制造”向“兰石创造”的蜕变,正在从昔日的“装备中国”提升为“装备世界”。
高扬着科技创新的风帆,曾经举步维艰的兰石集团,重新挺直了坚实的“脊梁”。
从技术跟随者到科技创新引领者,兰石集团打造科技创新“航母级巨舰”
“看到别人装备成本降低了,我们也引进吸收技术降低成本,别人更新设备,我们也更新设备”。亦步亦趋,满足于做一名跟随者,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前兰石集团科技研发的现状。
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专利,跟随国外技术搞研发,加之科技力量分散于各下属公司,而各个子公司的技术革新都是围绕产品订单走,有合同的就去做,没有合同的、超前研发的产品,不去想,也不敢想。
兰石集团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当国内石油钻采炼化装备制造行业产能过剩时,继续模仿和跟随学习就成为一条死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兰石集团步履艰难,困难重重。所有兰石人都在为生存捏着一把汗。
兰石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痛定思痛,兰石人在反思中形成共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自主创新,走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2013年,兰石集团成立了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这在国内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中是罕见的。自此,兰石集团紧紧围绕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装备需求,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
“装备中国功勋企业”——既是兰石集团获得的无上荣誉,也是兰石人必须牢记的神圣使命。未来中国能否实现世界各国都梦寐以求的能源独立和高端制造业的独立?作为国家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国之重器”,兰石集团责无旁贷。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发展,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肩负起支撑装备制造板块、引领集团产品升级、驱动集团产业跨越发展的重任,在科技创新中发生着从分散突围到重拳出击、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化。
如今,以兰石能源装备研究院这个创新平台为依托,兰石集团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认可实验室2个;国家、行业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1个,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先后承担了1项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92项,完成集团科技重点项目101项,新产品试制38项,科技成果产出突破13亿元。
“以前是科技研发紧盯着客户,追逐用户需求,现在我们的科研选题定位很高,不再小打小闹做平庸的跟随者,而是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和技术前沿,通过积极争取承担国家、行业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来为国家创新作贡献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兰石集团总工程师陈建玉现在提起科技创新,底气很足。
今年,兰石集团率先在国内开发完成了15000米深海钻井包关键设备开发、自升式平台12000米深海钻井包研发。这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大力度推进,将兰石打造成为从陆地到海洋的石油钻采炼化全产业链能源装备企业,也为我国海工装备国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主研发的半潜式钻井平台15000米深海钻井包,研制国内最大的丁二醇煤化工装置,试验成功系列快锻液压机组、径锻机以及核电板式换热器……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科研产品,让兰石集团重新站在中国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成为中国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的“国之重器”。
把大学实验室搬进厂区,产学研大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大跨越
今年1月份,在3000多亩的兰石集团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园区,高高竖起了一座庞大的风力发电机,成为兰石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台风力发电机,是兰石集团和兰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研发的600千瓦液压风电实验机组,这也是兰石人从传统能源装备向新能源装备拓展的大胆尝试。
其实,风力产生的电是不稳定的直流电,要变成交流电才能上网,其电流、电压、振荡频率或高或低,发电时间也不确定。与传统风力发电不同的是,兰石集团和兰州理工大学研发的这台600千瓦液压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安装的液压动能转化系统,把风力产生的动能汇集到地面,再通过地面发电机发电,这样既减轻了高大粗壮的风机顶部承重,又降低了传统风机维修成本,更难能可贵的是,可将不稳定的风能,储存转换成液态动能,实现稳定有序的转化,可有效解决传统风力发电中的诸多弊端。
这项具有开创性的探索,正是兰石集团建立产学研大平台,加快科技创新的缩影。
为弥补自身科研实力不足的问题,兰石集团广泛汇集外部科技资源,形成了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以研究院为主体加合作团队、支持团队、关联方、验证方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以此破解大学老师注重论文的发表,企业更关注成果能否落地、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产学研合作中的大难题。
在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兰石集团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步伐,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1个,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与国内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实验室3个,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中科院、甘肃机械研究总院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每年确保联合建立的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开展技术合作项目40余项。
兰石集团打造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大平台,实施企业主导的联合科研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海洋波浪能、低阶煤循环流化床加压气化技术、无模铸造、增材制造等一批成果正在形成,新产业、新领域、新业态、新服务和新市场不断开拓,科技创新不断引领公司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搭建研发“瞭望塔”,让兰石集团站在中国能源装备领域最前沿
企业持续创新升级,离不开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偏居西北内陆的兰石集团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始终是兰石人很头疼的难题。在2013年以前,公司具有正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只有两位,唯一的博士还是在职研修的。
如何破解人才匮乏的困境?兰石集团大胆革新突破,坚持“以事业引人,用待遇留人”。兰石人打破常规模式,在国内发达地区配备最先进的实验室,为科研人才搭建科研平台,吸引行业内的科研精英,进行着行业最尖端的技术研发。
公司整合组建了十二个工程技术中心,在上海、西安、青岛等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地区,搭建三个科技创新研发分院,上海兰石通用机械研究院成为公司科研的前沿阵地,尖端科技研发“瞭望塔”,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在自主培养的基础上,公司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力度,强化专业管理骨干、技术研发骨干、高级技能骨干等三支队伍建设,推动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同时,公司优化薪酬分配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晋升管控体系和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制订出台了建厂以来奖励力度最大的《兰石集团研发团队研发成果奖励办法》,修订完善了《兰石集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近三年,集团兑现“科技立项奖励”“研发产品销售提成”“科学技术奖”以及科技创新项目团队和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共计600多万元。
在新的用人机制推动下,兰石集团尖端人才紧缺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科技人员900多人,硕士研究生占到三分之二,其中博士5人,今年又新招6位博士。公司的整体研发力量不断壮大。
去年,兰州大学毕业研究生物能源的胡博士,看准兰石集团投入上千万建成的实验室,能够满足自己从事生物科技研发需要,果断放弃了沿海城市发展的机会,安心留在兰石集团搞科研。
公司高层坦言,科研投入是投给“明天”的钱,是为企业的未来买“种子”的钱。兰石集团科技创新投入上也是不遗余力,科研投入逐年递增。2013年公司科技投入突破亿元大关,2014年研发投入突破2亿元,2016年科技投入突破3亿元,达到3.2亿元,并确保年度科技投入占总收入比提高一个百分点。
借助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兰石集团这家“装备中国功勋企业”,重新迸发出新的活力,挺起了中国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的脊梁,引领着国家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相关新闻
- 2017-12-19【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金昌永昌县九坝村:壮大富民产业 巩固脱贫成果
- 2017-12-19表态的调门该降一降了——甘肃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谈之一
- 2017-12-19兰州新区以改革促发展显现综合效应
- 2017-12-1912月28日零时兰州局实行铁路新运行图 陇南至兰州首开“早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