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圆梦助学 ——甘南州舟曲捐资助学助推民族团结纪实
原标题:心手相连圆梦助学——舟曲捐资助学助推民族团结纪实
记者曹林生李建舟
曾经满目疮痍的藏乡江南小城,经过几年的重建,如今,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地矗立于世人面前。
在舟曲,有这样一群人民:他们发扬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振兴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慷慨解囊,把人文关怀融入社会实践,以“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情操,期望着教育之光能够点亮明天的星空。
在舟曲,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无论是汉族、藏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老师和家长的悉心教导下,刻苦学习,团结一心,以实际行为诠释爱的传递,“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愿望。
舟曲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区域发展不均衡。“5·12”大地震、“8·8”特大山洪泥石流,无情的自然灾害让舟曲接连遭受重创,教学环境和师生身心均受到了较大影响。大部分乡镇和地区仍存在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每年被大学录取的众多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和农村考生占近一半,他们当中不乏单亲、孤儿以及父母残疾的家庭。据各乡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对农户致贫原因的摸底统计,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在各个乡镇都占有一定比例。
“唯教育方可兴一方”,该县历来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为了不让每一个贫困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舟曲县首个以动员和联络社会各界,为助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募集资金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舟曲县振兴教育促进会,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于2014年8月应运而生。
2010年8月8日这一天,家住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的房利强,15岁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变成一名孤儿。就在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夺取了他父母的生命,留下了年幼的利强和姐姐。多年来,正是有教育促进会的帮助,2016年他顺利考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在,他每年都会收到促进会3000元助学金,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滋润生长;父爱如山,遮风挡雨。而在大川镇梁家坝村齐白云的生活中,却没有父爱那座山来遮风挡雨。七年前父亲因肺病去世,留下了白云、妹妹、妈妈和年迈多病的奶奶,同时留下的,还有父亲因看病借的一大笔外债。
2015年,白云考入大学,原本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却让白云一连几个晚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白云的学费、妹妹的学费、奶奶的医药费、一家人的吃用花费像无底洞一样压迫着这个家。大学的生活紧张而又充实,她利用每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挣钱补贴家用,而教育促进会对单亲家庭大学生每年3000元的资助,也让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齐白云告诉记者,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用最好的成绩去回报辛劳的母亲,回报这个社会。
在每一次捐助背后,都会有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教育促进会理事长王德魁。三年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藏族老人退休不褪色,他不畏山高坡陡,路途艰险,深入各乡镇和部分村庄开展捐资助学和走访特困生工作,累计下乡入村300余次。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平实的语言向各族群众讲述促进会捐资助学和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把每一份助学金都亲手送到特困生的手里,叮嘱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用勤奋和努力改变困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房利强、齐白云只是他和他的教育促进会千百捐助对象中的一个缩影。采访中,王德魁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捐资助学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是一件有益于个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大好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更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实现求学梦。
促进会本着“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理念,积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不断探索捐资助学模式,扩大捐资助学规模,在捐资助学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行动启动以来,爱心的涓涓细流从未间断,尤其是经历过大灾大难的舟曲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令人感动,在众多捐资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地藏族企业家,个体户和群众。截至记者发稿前,促进会已募捐资金1077.61万元,累计资助藏、汉族贫困学生2322人次,发放资助金441.56万元,向579名优秀教师和142名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小学生发放奖励金78万元。
用爱心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舟曲各族各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爱和给予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赞歌。
相关新闻
- 2017-12-22甘南玛曲:为656名科级干部建立廉政档案
- 2017-12-2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精神在甘南大地落地生根
- 2017-12-21甘南州临潭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 2017-12-21从数字看甘南州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