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决胜脱贫攻坚 ——凉州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原标题:下足“绣花”功夫 决胜脱贫攻坚
——凉州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中国甘肃网12月7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 何飞 彭红山)初冬时节,凉州区脱贫攻坚的热潮涌动,在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扶贫干部一头扎进各乡镇,用真挚的感情汇成强大的暖流,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摘帽”忙碌着。截至目前,145个帮扶单位走访贫困村85个、非贫困村118个,7380名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20631户,实现了区级领导走访包抓乡村、帮扶单位走访贫困村、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三个全覆盖”。
近年来,凉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
张义镇,是凉州区唯一一个地处祁连山腹地的贫困乡镇,全镇一半人居住在海拔2500米至2850米的浅山干旱区,一半人居住在气候冷凉的张义川区,贫困程度深、情况比较复杂。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张义镇党委抓住机遇,14个山旱地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大搞移民搬迁,做到了“应搬尽搬、能搬都搬”。
凉州区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根本举措来抓,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危房改造相结合,着力打造“两基地”、“两区域”和“三个收缩点”。2011年以来,累计建成移民点32个,搬迁安置高海拔区、水源涵养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4052户18182人,实现了海拔2500米以上山区群众应搬尽搬。全力打造邓马营湖荣华新村、长城镇长富村“两个移民基地”及黄羊河农场周边区域和九墩滩指挥部周边区域“两个移民区域”,建成移民住宅3530套,搬迁张义镇、新华乡、西营镇等乡镇群众3530户16093人。规划建设古城小河、新华石关、金山崖湾3个“集中收缩安置点”,做到能集中收缩的全部集中收缩。
10月13日,在凉州区古城镇小河村移民收缩安置点,来自该镇上河、中河、小河3个村的650多名贫困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他们期盼已久的乔迁之喜。至此,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沟里的村民,住上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楼房。贫困户吴天胜高兴地说:“新房子宽敞又明亮,住在里面心里那叫一个亮堂。”走进老吴的新家,82平方米的两居室南北通透,厨房、餐厅、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雪白的墙壁顿时分外明亮。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关键。2015年以来,凉州区把设施农牧业、林果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户设施农牧业累计达到5.6万亩、户均2.67亩;林果产业累计达到8.61万亩、人均1.36亩,全面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特色产业全覆盖。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补齐精准扶贫短板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盯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着力实施村道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电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5年以来,全区建成贫困村通村道路174.5公里,完成贫困户自来水入户4220户17789人,改造贫困户危房2310户,改造中低压线路108.3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83万亩,全面实现了85个贫困村沥青(水泥)路、自来水、动力电、宽带网、安全房、乡村停靠点“六个全覆盖”。 凉州区同时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聚合帮扶力量,形成各个方面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引领扶”、帮扶干部“结对扶”、帮扶工作队“常驻扶”、科技人员“智力扶”、社会力量“参与扶”,86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帮扶资金150.95万元,有效助推了精准脱贫。
相关新闻
- 2017-12-06兰州永登:“绣花式”扶贫的“能动效应”
- 2017-12-06兰州市永登县深度贫困村里下足扶贫“绣花”功夫
- 2017-12-06【兰山论语】全面从严治党亦需“绣花功夫”
- 2017-11-09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用“绣花”功夫推进“三大整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