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位国医大师周信有:96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上两次门诊
原标题:甘肃首位国医大师周信有:96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上两次门诊
周老给美国访问学者讲授中医临床经验西部商报记者金奉乾供图
中国甘肃网11月21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杨韬)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周信有放弃在北京的发展机会,举家西迁至甘肃,一待就是47年,将半生的时光献给了甘肃中医药事业。悬壶济世76载,诊治患者54.8万例,著书立说十余部,育得桃李3万人,奠定西北中医高等教育基础。今年5月,人社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授予周信有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成为我省首位国医大师。11月15日,省政府召开甘肃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国医大师周信有,全国名中医王自立、刘宝厚、张士卿。
勤学中医
妙手仁心名声日隆
1921年2月,周信有出生在山东牟平。15岁时,便投拜安东名医李景寰、顾德有门下,跟师侍诊,学习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周信有先后参加辽宁省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集训班进行系统中医学习,随后进入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进一步研修中医。
1941年11月,周信有取得《汉医认许证》,开始自立门户、挂牌行医,时精通内科杂病及急症,屡起沉疴而名声日隆,1949年被公举为安东中医师公会会长,1952年创办安东市第一联合中医院,以善治内科疑难杂病而闻名遐迩。1960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于内经教研室,并承担临床工作,因精于脏腑气血辨证,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疑难杂病,故求诊者众多。
扎根甘肃47年
奠定西北中医高等教育基础
197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且享有盛誉的周信有,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甘肃。临行前,很多人建议他先一个人去甘肃,日后再回北京和家人团聚。“一个大夫到哪里都是看病,甘肃的生活条件差、机会少,但那里更需要好大夫。”周信有抱着支援西北中医药事业、服务基层患者的信念,举家西迁,当时他最小的孩子还抱在怀里。从此扎根甘肃,至今已经47年。
1978年,参与筹建甘肃中医学院,任中医筹备组组长,积极选拔名医名师,打造了甘肃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学院建成后,他先后任内经、中基教研室主任及教务处长等职,积极制定中医药各专业培养方案,组织编写教材,完善中医药教学体系,奠定了甘肃乃至西北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础。
耄耋之年,仍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作学术报告4~6次,听众达6.8万余人次。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5年被甘肃中医药大学授予“特殊贡献奖”。
从坐诊东北到扎根西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行医到现在,周信有诊治的患者多达54.8万人次。时至今日,享受国务院津贴、誉满杏林、96岁高龄的他毅然坚守在基层医疗岗位,不仅坚持每周上两次门诊,而且还经常参加义诊活动,为前来求医的患者耐心诊治。
在他的心目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为患者服务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解除患者痛苦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不论贫富贵贱,凡投诊其门下的病患他均能一视同仁,竭尽全力予以悉心诊断治疗。
著书立说
育得桃李3万人
76年来,周信有先后培养学生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甘肃乃至全国医疗、教学、科研岗位的骨干力量,其中王道坤、郭霞珍、李金田、郭义等佼佼者已成为学界名家。作为学术带头人,他指导中医学科培养博士后及博士、硕士生347名。作为全国第一、二批和甘肃省第一至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承担师带徒和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培养出何建成、申秀云等140余名国家级、省级学术继承人和弟子,举办学术传承班12期,参加者1800余人次。
周信有精研《内经》,是内经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内经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有其独到见解,强调治疗应“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被誉为西北内经泰斗。其参编出版的《内经讲义》、《中医内科急症证治》,独著《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内经精义(修订版)》,主编的《决生死秘要(修订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信有》,发表的《病机十九条临证辨析》《肝病辨治刍言》《胃与肾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治运用》等著作、论文完美地阐述了他的观点论述和独到见解。
仁术勤和,玉汝于成。国医大师,誉满杏林。
相关新闻
- 2017-11-21甘肃省发布10月份主要劳动力市场员工平均收入
- 2017-11-21甘肃省发布10月份主要劳动力市场员工平均收入
- 2017-11-21这12批次食用油有问题别卖了甘肃省食药监部门已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
- 2017-11-21甘肃:到202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