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新”生 居民“忧居”变“宜居” ——兰州榆中县棚户区改造跑出“加速度”(图)
原标题: “老”城“新”生居民“忧居”变“宜居” ——榆中县棚户区改造跑出“加速度”
作者: 稿件来源:
2017-11-21 00:00:00 【 字号:大 中小 】
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我原来住的房子没有电梯,在6楼,年龄大了,爬不动楼梯了,现在政府通过棚户区改造,给我们建了新楼,居住环境比以前要改善很多,我个人非常满意。”居住在榆中县城关镇的居民汉永建说。
从2016年开始,榆中县启动大规模棚户区改造项目,如今,走进榆中县城,一栋栋新修的建安置房拔地而起,老城区改变了旧模样,一场“老”城“新”生的美丽蜕变正悄然进行。今年以来,榆中县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的重要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环境下,坚持以人为本,阳光操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积极配合,棚户区改造进入“加速度”阶段。
公证人员监督抽号选房
今年5月,榆中县体育场内群众坐落有序,排队等待着抽号选房,标志着三角城乡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取得节点胜利,推动了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抽号现场,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员将1392个选房号码折叠后逐一放进塑料球密封后装进抽号箱中摇匀,群众按照排队顺序,携带有效证件进行身份验证后依次进行抽号和登记,最后在公证处进行公证,整个过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据悉,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周前村8个村民小组764户。为了进一步加快榆中县城镇化进程,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促进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和转型升级,三角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前期在向棚改农户宣讲解释政策的同时,认真排查基层矛盾纠纷,特别是土地、宅基地纠纷,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在进行逐一入户摸底后,乡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村干部积极联系协调农户开展评估工作,做到了既不影响农户正常生产生活,又快速抓实推进评估工作并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由于多方面原因,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棚户区群众想改造、盼改造的心情非常迫切。经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特别是针对棚户区改造中部分低保户、特困户收入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救助,确保这部分人群能够有房住,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改造棚户区,是群众的呼声、发展的需要、党委政府的责任。为把好事办好,榆中县住建局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惠民利民”的工作理念,在确定规划、制定政策、搬迁改造等各个环节,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阳光操作,公平公开公正,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惠及百姓。由于政策到位,公平公开,让利于民,不但拆迁速度快、规模大,而且规范有序、和谐平稳,也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据了解,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57.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初步设计等前期手续。
周前村棚户区改造乐了居民
周前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榆中县经十三路以西、纬十路以北,在改造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这里一片繁忙,多栋安置房主体已经建成。告别棚户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一直是以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梦寐以求的。项目建设方总工程师刘涛告诉记者,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223亩,规划总户数为4158户,包括各类套型的安置房、配套公建及其他设施,住宅小区由23栋住宅楼及一所幼儿园组成。为满足群众对新居的实际要求,建设单位前期入户调查,结合棚户区改造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编制改造方案,将最好的楼位、最好的户型,最好的配套,优先放置在安置区。
榆中县棚改办主任钱玉红告诉记者:“这里将安置周前村8个社764户居民,按照城镇、农村居民的户口本,每个人50平方米进行安置,并且由我们的县建投公司来承担办证的一切费用,这样给每一个农户的每一套房节约经费2万多元。”钱玉红介绍,为了保障村民的收入,在改造的同时,榆中县还为村民留下66亩集体土地,供村上集体使用,66亩土地通过合作开发后的收益将归农民所有。到2018年,安置房将全部建成,届时原来住在城中村里的居民将全部搬迁至新居。
在榆中县城关片区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地,记者看到工人们在加紧施工,机械有序运作,一幢幢楼房已到了地上施工阶段,楼房的主体轮廓已见雏形。
记者见到前来看房的李家庄村村民曹致成。他告诉记者,家里以前住的是平房,睡的是土炕,冬天生炉子取暖的时候,烟熏火燎,生活环境很是不好,面积也只有70多平方米,现在政府给盖新楼,政府按照户口本上的每个人50个平方米进行补偿,全家分得了两套新的安置房,一套110平方米,一套98平方米。“从破旧的平房搬到新建的电梯房,这是以前都不敢想象的事情,棚户区改造对我们老百姓真是一件大好事”。曹致成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榆中县省列棚户区改造项目两个,分别为城关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平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面积88.63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任务6486套,面积64.8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48.65亿元,其中城关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含6个子项目(政府家属楼片区、西关新村一二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周前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城东路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城西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北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拆迁面积6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4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安置房5240套54.6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95675.11万元。
钱玉红说,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对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实施棚改工作以来,榆中县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既稳定推进棚改,又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在拆迁补偿和安置中,妥善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政策上予以合情合理的照顾,对安置房面积、顺序号和房号分别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分房,同时把棚改政策的着力点倾向于低收入人群,科学确定房屋征收价格和补偿类别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广大群众的利益。
棚户区改造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
榆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宏说,顺应民意解决群众期盼,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力量来源。一方面,我们多次召开全县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和座谈会,认真听取各部门和乡镇的意见,将群众反映最强烈、呼声最高的片区优先考虑。印发《棚户区改造政策宣传手册》、《致棚户区改造居民的一封信》,专人入户调查,填写棚户区改造入户调查表,全面摸清每个片区居民的住房、人口、经济条件、现有户型和改造意愿,切实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群众意愿清”,对群众改造意愿率达到85%以上的片区优先列入棚改计划。另一方面,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和精准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每个棚户区改造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编制改造方案,对每个项目都进行相关测算,将最好的地块、最好的楼位、最好的户型、最好的配套优先放在安置区。
其次,立足稳定精心运作,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有效基础。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分片区“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新建安置房容积率控制在3.5以内,绿化率、建筑密度、车位配比等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的开发水平;二是严把稳定人心关。坚持棚改与社会稳定兼顾的原则,既稳定推进棚改,又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在拆迁补偿和安置中,妥善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政策上予以合情合理的照顾。三是严把住房分配关。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一片区、一政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户型面积靠近、抽号确定选房顺序、按顺序排号依次选房的办法,对安置房面积、顺序号和房号分别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分房。
他认为,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高标准制定拆迁补偿标准。把棚改政策的着力点倾向于低收入人群,科学确定房屋征收价格和补偿类别标准。如大成路片区住户拆迁过渡费为每月20元/平方米,商业房歇业费为每月100元/平方米,搬家费为1000元/每户,安置房面积按照建筑面积换套内面积执行,并对原小区内的砖混碳房和车库按照4100元/平方米进行评估补偿,居民装修评估平均每户5万元左右,最高达10万元以上,做到让利于民。二是客观公正确定补偿范围。本着“尊重历史,有情操作”的原则,对历史形成的房改房、无证房、事实上的营业房和手续不全房产进行合理补偿,既照顾了群众利益解决了征收难题,又有效遏制了违法抢建行为。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按照人均50平方米进行安置,对超出面积按重置价补偿,同时对抢搭抢建的违法建设坚决予以拆除,从根本上保证广大群众的利益。三是科学有效解决安置房产权。对涉及的安置房地块,由建投公司按照出让土地挂牌取得,确保安置房100%有产权。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晓君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11-21今年兰州市棚户区改造开工率达 100% 明年计划改造3.1万户
- 2017-11-17【领航新征程】明年 兰州棚户区改造初步确定为3.1万户 力争上半年开工率达到100%
- 2017-11-08兰州东岗八栋楼棚户区改造项目直管公房安置完成
- 2017-11-02市房管部门督查棚户区改造工作 今年兰州市将完成30502户棚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