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正在逐步建立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原标题:我省正在逐步建立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聚焦全省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系列报道3 执法检查现场 记者 姜波供图
据了解,2017年1月至10月,我省相关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2万人次,车辆6352台次,检查车次8550辆,检查经营网点1049个,查获非配置油品8725吨,土炼油289吨,拆除油罐75个,关闭无证经营网点122个,取缔非法加油站点31个。
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背后,显示的是甘肃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加强油品质量监管的坚定决心,这注定是一场硬仗。
记者 姜波 首席记者 唐学仁
隐匿、躲猫猫应对安全检查
提及4月5日西固发生的那场火灾,兰州桃源村社区的安监员李如海回忆,今年3月22日,他们才对失火的小院进行过安全检查。火灾发生后,由西固区政府牵头,安监、消防、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在兰石化周边开展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西部商报记者也跟随联合整治组,对失火地点周围的所有民房都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的纠正。检查中联合整治组发现,有几所民居内存放着一些空油桶,但并未发现有储存的油品,有些民居院内持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还堆放着一些沾满油渍的软管,但均未发现有私自储存和倒卖的痕迹。
联合整治组还在一家写有“出售成品油”醒目招牌的院子内发现,那里也是空荡荡的一片,除了一地的油渍外,并未看到其他情况。公安部门随即将那家运输公司负责人带走,进行进一步调查。
但这里的商户告诉记者,往日那条路上停满了来自各个运输公司的槽罐车,火灾发生后,很多车都不见了,甚至道路一侧的平房院门都处于关闭的状态。
隐匿、难发现、躲猫猫……这些问题足以让安监员李如海们苦恼。
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难题不少
采访中,办案人员坦言,非法成品油销售案件侦办过程中,让办案人员最痛苦的莫过于“有案不办”和“推诿”。如工商部门只查处有证照的企业,没有证照的销售企业“不属于监管范畴”;商务部门只管中石化、中石油及有证照的民营企业,对无证经营的非法企业不予查处;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情况,行政部门迟迟不能出具相关证据材料移交;公安机关明确达不到刑事案件处理标准的,行政部门迟迟未能作出行政处罚。
“近两年我省油品升级速度加快,这有利于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劣质柴油、汽油中硫含量严重超标,如果任由非标油品在市场上流通,将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空气质量恶化。”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品油流通市场管理向来是一个监管难题,国家实行“先照后证”“证照合一”后,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变为后置。一些单位或个人先行建设加油站,随后领取营业执照、进行税务登记后就开始营业,根本不管有没有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这些未批先建、有照无证的站点,有的根本不符合技术规范,但拆除很困难。
将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李静(化名)是一家正规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她无奈地说,2015年3.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有黑心商人通过90号汽油和石脑油、芳烃等添加剂调和生产93号汽油,这称为调和汽油,有的甚至直接在油罐车里调好,就放到加油站里出售。价格比正规汽油便宜很多。“媒体曝光了,有关部门查处了,但是调和汽油并没有消失。你瞧,那些小铺小店正在与我们这些合法合规的经营者抢客源呢。”李静说。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西部商报记者,劣质油品是国内成品油市场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之一,随着市场监管的不断完善势必要整改取缔,后期政府的治理措施也将进一步跟进。该人士表示,成品油市场监管日益趋严不可避免,需要工商、环保、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形成有效的配合,并且形成持久有效的监管机制,此外也需要成品油市场相关经营企业严于律己,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成品油市场的正常运行,环境改善以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0月24日,甘肃省商务厅再次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成品油市场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继续加强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采访中,西部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带动下,我省正在逐步建立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联动商务、发改、公安、环保、交通、国土、规划、工商、安监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强大的打击能力,保证成品油供应质量,助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关新闻
- 2017-11-07甘肃各地执法部门施以重拳 打击非法成品油销售气焰
- 2017-11-03国内成品油价今日迎年内第九次上调 兰州92#汽油涨至6.47元/升
- 2017-11-03国内成品油价今日迎年内第九次上调 兰州92#汽油涨至6.47元/升
- 2017-11-02甘肃省从11月1日至15日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