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大地古韵新貌——甘南临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纪实
原标题:洮州大地古韵新貌——临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纪实
走进八角乡,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一处处悠然怡人的乡村美景不断涌现。洮州之美,美在乡村的优良环境,美在乡村的文明风尚,美在乡村的人文情怀。这里,正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临潭县作为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坚持创新机制,驱动发展,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紧紧围绕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唱响“五大生态”主题曲、实现全面小康“甘南梦”为发展目标,全力打造7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截至目前,全县总投资8.2亿元。
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临潭县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真正把农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淳朴善良心灵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幸福美好生态家园。
全民动手共建美丽家园
以前村里牲畜粪便到处都是,河道几乎被垃圾填满,一下大雨就有农户受灾,大家都被传统的陋习糊住了眼……现在好了,政府带领我们致富奔小康,村子里变化太大了。”后池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才满脸喜悦地说。
临潭县城关镇对教场、青崖、西庄子、下河滩、杨家桥等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标准,深入动员群众自觉进行了“改厕、改圈、改灶”和破旧房屋拆除。同时进行了巷道村道硬化及排水、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消防点、防洪设施,绿化、垃圾处理、场墙改造等项目。
“以前这里到处堆满了柴草、建筑垃圾、粪堆,没有路灯,老人孩子也没有地方可去。”70多岁的王恒安老人指着门前说,“现在,这里修了广场,也装上了路灯,整个环境整洁多了,群众茶余饭后散步、读书看报、跳广场舞都有了去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临潭县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让广大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者、受益者和管理者。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引导鼓励群众投资投劳,群众自筹资金,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
乡村旅游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走进庙花山村,白墙青瓦的农家四合院、小桥流水、特色巷道等完美组合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楼亭、精美墙画、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样样俱全;药材种植、畜牧养殖、农家乐孕育着新的希望……
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临潭县结合乡村旅游业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条件为突破口,以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进行了农户住房风貌改造、“三改”及标准化公厕、巷道硬化及排水、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等项目。
“比起以前,村里更干净了,旅游基础设施也建好了。现在宁夏、陕西、青海等地的旅客越来越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冶力关镇庙沟村村民夏中平说。
如今,不管来到冶力关镇池沟村,还是八角乡庙花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干净的村道、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树木的浓荫里。这里自然风光独特,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冶力关大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观光度假,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农家客栈,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度假村。
小康村有了文化味
道路通了,腰包鼓了;电、网络、自来水,现代生活的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村民的视野也宽了……
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临潭县既注重对村庄原始风貌特色和文化民俗的传承保护,又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标准,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抓手,在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精神家园”引领社会风尚,成为全县乡村改造提升工程的新亮点。
临潭县不仅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建设,还加大传统文化等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全县141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大舞台,并配套建起了131家农牧民书屋。同时,通过文化墙等农村精神文明阵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村规民约等内容,使精神文明浸透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现在,群众茶余饭后读书看报、下棋打扑克、跳广场舞有了去处,精神生活健康了、丰富了,形成了崇尚文明礼仪、遵守法律法规的正能量。(记者 张彩霞)
相关新闻
- 2017-08-28甘南临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注重文化内涵
- 2017-08-25甘南临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注重文化内涵
- 2017-03-23甘南州临潭县召开2017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县级审查会议
- 2017-02-14甘南州临潭县:生态文明根植于心 小康村建设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