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风沙线上的绿色屏障 走进武威民勤赏大美生态画卷(组图)
秋日的青土湖
风沙线上的绿色丰碑,大漠戈壁中的湖泽水乡。9月8日,甘肃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武威民勤召开。小陇带您走进武威民勤防沙、治沙一线,一起去看一代代民勤人不懈努力谱写的大美生态画卷。
青土湖:芦苇荡漾昨日重现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芦苇意境,在河西走廊小城民勤成为现实。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和生态植被逐渐恢复,曾经干涸的民勤青土湖再现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的美景。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划出了一道绿色分界线。
青土湖芦苇茂盛
青土湖原名潴野泽,位于石羊河下游,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9年完全干涸。曾经的碧波万顷成为不毛之地,加速了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牵手”进程。
重现青土湖的一湖碧水,成了每一位民勤人的夙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民勤人就在这里压沙造林,移民搬迁。先后有1.05万名群众为了减少青土湖生态压力搬离家园。
干涸时的青土湖沙丘成群
2006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启动,通过综合治理生态输水,2010年,干涸半个世纪之久的青土湖再现碧波荡漾。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25.1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
民勤县委书记、县长黄霓表示,为了青土湖重现往昔风光,民勤人们付出了努力,也做出了牺牲。如今,随着青土湖地下水位不断上升,青土湖的水源涵养效益逐渐释放,在两大沙漠边缘的青土湖不仅有绿色风情更是生态屏障。
老虎口:科技治沙引领未来
老虎口沙区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之一,南起大滩镇上泉村,北至泉山镇新西村,全长37公里,沙漠面积达17万亩,区内沙源深广,沙层深厚,沙丘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沙患严重。曾因大风一起,将农民辛苦种的庄稼,刮的颗粒无收而得此“威名”。
老虎口压沙造林区
为治理沙患,改善绿洲沿线生态环境,从2008年开始,民勤县启动实施了老虎口治沙工程,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历时3年时间,完成“稻草沙障+梭梭”模式工程压沙造林10万亩,滩地造林4.6万亩,建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0.2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2.4万亩,治理区植被盖度达到36%,周边生态逐步恢复。
与以往的治沙相比,工程机械化的治沙模式大大加快了治沙步伐,缩短了治沙周期,在人沙大战中抢到了人进沙退的先机。而随着治沙和富民产业结合,梭梭林内种植肉苁蓉等经济作物,不仅改善生态还能鼓起农民的腰包。
造林区顽强生长的沙漠植物
监测站:数据见证失而复得
1995年,民勤西渠镇志云村一口镶井干涸,井口周边的红柳干成了骨爪。这口开凿于1980年,是村民的饮水水源。2002年,该村一口锅堆井干涸,这口井开凿于1981年主要用于灌溉。在民勤青土湖地下水位监测站,这些曾经的数据让人忧心。水是生命之源,在沙漠边缘的西渠如果失去水源注定难以守护家园。随着青土湖生态调水和恢复植被,青土湖地下水位逐年上升。2011年8月,西渠镇村民姜有基惊喜地发现,干涸16年之久的水井有水了,村民马中林也发现干涸9年之久的灌溉井也有了水流。
曾经干涸的灌溉井
2011年8月9日,经青土湖地下水位监测站现场观测,灌溉井水深0.12米。2012年1月30日再次观测,这口井水位较前一次又上升0.18米。
甘肃省水文局在民勤县设置的76眼地下水位观测井,观测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33眼机井水位回升,2011年有35眼机井水位回升,2012年有36眼机井水位回升,2016年则有38眼机井水位回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民勤生态环境的好转。
青土湖治沙纪念碑
本期小陇:宋芳科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9-08甘肃省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武威民勤召开 陈青出席(组图)
- 2017-09-08武威市民勤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
- 2017-09-07武威民勤加强乡镇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 2017-08-28兰州市2017年十佳志愿者田海兴:残疾退伍老兵“拯救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