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蓉城故事——我是环卫工
在四川成都,仅肖家河一个片区,每天的垃圾生产量至少四十吨。一座城市,无电无水便是死城,但一座没有环卫工的城市,我们好像从未感受过。
我们也很少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3年前,仅成都一座城市就有39家环卫公司,共18000名环卫工人,现在这些数字仍在上涨。这些工人一般由失地农民、务工人员、农村闲散人员组成,平均年龄为50—60岁。
环卫工的部分清洁工具,不同扫把不同功能 张媛/摄
“我从29岁开始扫这条街”
曹会芳是成都本地人。2003年,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她在家附近谋了环卫工的工作,“赚点钱,补贴一下家里。”她在肖家河片区已经打扫了整整十四年的街道,这些街道的每家商户她都相当熟悉。她的职业很平凡,每天按时打扫自己的片区街道,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被问及记忆最深的事情时,她说是08年汶川地震,“我当时正在那里扫地,看到全部人都往一边跑,我也跟着跑了。”
曹会芳在清理垃圾桶 张媛/摄
曹会芳的儿子是个大学生,说起儿子,她显得骄傲又羞涩。她说自己没文化,不太懂和儿子如何交流,但她又特别提到,今年过生日儿子给她买了个20块钱的蛋糕。儿子每个月的生活费是600,“能给的只有这么多,男孩子不能惯”,她笑着说。
曹会芳觉得社会上的人对环卫工的职业“有些看不起”,但她很喜欢这份工作,“自由些,做起来顺手,没得啥子不好的地方。”
“从北门口扫到‘李庄白肉’那里天就会亮”
成都连续一周高温,谢从礼前几天中暑了。负责金牛区群星路段的谢从礼今年63岁,还有2年,就到了公司用工年龄规定的上限,他说他要做到那时候才会休息不做。
谢从礼在树荫下休息 张媛/摄
谢从礼很喜欢这份工作,蓉城的五点天还未明,他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他说,从西南交大北门口扫到李庄白肉那家铺子,天一般就亮了。“早上空气很好,可以锻炼身体。”谢从礼是绵阳三台县人,他的儿女在成都上班,他和老伴一起来成都和儿子一起住,老伴帮儿子带一岁大的小孩。“年纪大了,能做的工作不多,现在我还做的动,这个一个月可以有2000元的收入,给家里赚点钱。”
谢从礼做这份工作很开心,因为在街上人多,热闹也多。有时候扫完地,看一看热闹,就觉得很高兴。在他看来,这是一份可以消除孤独的工作。他最高兴的事情还是把儿子的婚事办了,一桩大事落了地。
谢从礼最喜欢冬天,因为没有落叶没有大雨。夏天和秋天最难打扫,“夏天垃圾多,雨水多,秋天树一直落叶叶”。
“我是我们家工资最高的人”
凌晨四点,谭术清就会起床去自己负责的段面打扫,她的老伴在她负责路段上的某小区做地下车库的清扫工作。一直到七八点左右,谭术清才能回家吃早饭。
谭术清穿坏了舍不得扔的鞋子,她平均一个月穿坏一双鞋 周雯/摄
谭术清也是绵阳三台人,原来以务农为生。由于年纪大了,做农活太吃力,六年前她和老伴来到成都,寻找工作机会。她在建筑工地做过两年小工,之后一直从事环卫工作。谭术清同时在两家环卫公司上班,一份工作的工资是1820元,她干两份,每个月就有3640元。她和老伴每个月能攒4000元,“其中3000是我出的”,她有些开心地告诉我们。
她的儿子今年31岁,在深圳五金厂上班。三年前她们给儿子在家乡三台买了套房子,加装修一共花了四十万。去年,她提前缴清了房子的分期欠款。“就等着儿子娶媳妇了。”
谭术清居住的地下室周 雯/摄
谭术清住在一个高档小区的地下停车室里,一个用木板隔出来的不足六平米的隔板房。她已经四年没有回家过年,因为过年公司加班要给三倍工资,可以多赚1000元。在她房间的墙上有两个小红灯笼,是去年她在路边捡回来的,挂在了墙上,装饰新春的欢喜。
谭术清有三顶帽子,晴天,雨天,晴雨两用。晴天那顶是新发的,她还舍不得戴,雨天那顶是同事走的时候送她的,她记在心里。现在头上戴的,是她回三台花七元钱买的,晴天雨天都能用,方便。她有四套工作服,橙色就是她的颜色。她自己的衣服有很多,但一般不穿。“没机会穿。”谭术清说,聪明人不会瞧不起环卫工人,不聪明的人才会。“因为我们凭自己双手自己劳动吃饭,聪明人能看到这点。”
这是一群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她们,每天都会走过她们打扫干净的街道。虽然我们很少注意到他们为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很少关心他们是谁。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张媛 周雯 指导教师 魏占兴 郭翠玲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6-12-29甘肃:“丝路之魂”大展蓉城掀起敦煌热
- 2016-04-06兰州大熊猫“崽崽”赴蓉城“相亲”(图)
- 2014-08-11汪 岩:蓉城行记
- 2013-04-16甘肃省百名校长蓉城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