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访艾黎 诗词相伴一路行(组图)
宝鸡诗人张乐荪展示为寻访团创作的诗词
中国甘肃网7月21日讯 (本网记者 宋芳科 文/图) 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甘肃省教育厅主办,兰州城市学院、中国甘肃网承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等单位共同协办的中新英三国青年“重走艾黎·何克之路”寻访团7月20日走进三秦大地,在宝鸡、凤县继续追随艾黎、何克足迹前行。事实上,路易·艾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国际友人,还是一位中国诗词的“粉丝”,他曾经翻译过诗圣杜甫的诗歌。
同样在寻访团中,也不乏诗词爱好者。他们用一首首诗词鼓舞年轻的成员们发扬路易艾黎的精神,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模式来做好艾黎、何克寻访之行,将两位国际友人的闪光点和精神挖掘出来鼓舞更多人。
7月20日,寻访团来到陕西宝鸡窑洞工厂。作为第一代窑洞工厂子女的宝鸡诗人张乐荪,专程送来他为活动书写的诗词。今年71岁的张乐荪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父辈响应路易·艾黎先生创建的工合组织号召,随着西迁工业团队扎根陕西宝鸡,在窑洞工厂里,面对日军轰炸坚持纺纱生产,为抗战做出了贡献。如今,看到中新英三国青年重走这条艾黎、何克之路,他非常欣慰,便挥笔写下诗词,希望鼓励三国年轻人认真走好寻访路,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挖掘出来传播到各个国家。
宝鸡窑洞工厂内景
清平乐·中新英三国青年艾黎、何克之路记
张乐荪
热土久盼,千里心潮满。救难扶困一身胆,百年路依然。
青春写就豪情,循踪处处有声。先贤立身如歌,传薪更待后生。
三国青年学生寻访交流
清平乐·和冯驱先生
朱玲
三国青年,跨洋复越川。寻迹访故不畏远,纵横京沪甘。
艾黎情满华夏,何克长眠山丹。今日长路重走,一带一路续新篇。
(朱玲:艾黎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城市学院教授。冯驱: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