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互联网+” 在陇南成县小川
从成县县城往西走22公里,就是小川镇。这里面积不大,名头却不小,自古便是成县西部和西和、康县等周边地区物资贸易的集散中心。最近几年,小川更是凭借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战略,走上提速小康的“快车道”,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也纷纷扎根小川,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大大小小的新变化。
农民身边的“店小二”
王龙的事业与小川镇的农村淘宝同步起航。
2015年7月,这个生于1989年的大学毕业生赶上了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在陇南地区的首班车,成为家乡小川镇小川社区的农村淘宝合伙人。
一开始,王龙并不了解这一行当,觉得它顶多算个“赚点代购佣金的小打小闹的买卖”。然而等村淘正式运作起来,王龙才发觉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天真”。
仅仅一处服务站,互联网就能把包括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在内的多种社会资源囊括其中。小门面化身互通有无的中转站,一方面通过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帮助村民在线购物,另一方面还要为改换村庄经济链条、改善乡邻民生做贡献。
就像“春雷”,农村电商既震荡着村庄旧有的生产生活模式,还平地炸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它让自然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走向外面的市场,也让“真金白银”滚滚不停地流入村民的腰包。相对地,一套集产业园、仓储、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集成发展模式在电商大步迈进的机遇中悄然兴起,给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两年多时间里,王龙摸清了电商发展的规律。他的村淘服务站也渐渐站稳了脚根,在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了一个“买啥啥都有”“质优价廉”“值得信任”的地方。服务站的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帮缴话费、代购火车票、买衣物扩大到代买电器、买农具、买摩托等大件商品,甚至还有人让王龙帮着网购汽车、网购宠物。
王龙成了“好买手”,还发展了1427位铁杆粉丝。为了帮乡亲们解疑答惑,王龙建了个售后服务群,一天24小时在线。与此同时,村民们的购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初赶到服务点,在王龙那块电脑屏幕上瞅来瞅去的好奇,变成了自行登录淘宝关联村淘服务站随时随地进行挑选的畅快。
村民郝虎明是王龙的“大客户”,这个开办木材加工厂的中年人算得上农村淘宝的“真爱粉”。小到钢卷尺大到平刨机,他都会在网上“淘一淘”。一来种类多,二来价格低。当然,说到底还是因为信任。
“店里卖1799元的冰箱网上能省300元左右,一台微耕机也能省500元,最多等一周,网上买的货就能送到家门口。我看这农村淘宝行。”一位村民笑着向笔者反馈。
如今,王龙的服务站月交易额稳定在六万左右,稳居成县52家农村淘宝的前10名。对王龙来说,腰包鼓了,胆子也大了。手里有了现金流的他,眼下想要好好打理自己的淘宝店,将小川的山货卖出去。还有两个月,就是他创办的珍滋味西北店的主打产品核桃、松子的上市季。王龙早早准备好坚果夹子、塑封机、真空机等一系列设备,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打个“漂亮仗”。
仅仅在小川镇,还有其他七位像王龙一样的农村淘宝合伙人,对这群年轻人来说,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每当看到村民从我这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或者有人给我的淘宝店留言给好评时,我就特别开心。”王龙笑着说。
创业青年的“速效丸”
几年前,王小芸两口子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小买卖。想来想去,养鸡卖鸡蛋成了接地气的好项目。创业初期,夫妻俩亲身上阵建厂棚、买鸡苗、产料、送料、清洁、消毒、预防,成了名副其实的“鸡司令”。
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的鸡场做得有声有色,小日子也红红火火,颇让人羡慕。但精明的王小芸发现,小规模散户抗风险能力还有所欠缺。于是,她决定带动邻居们养鸡。说干就干,去年5月25号,王小芸在成县工商局做好登记,宣布鑫鸿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
可端午节过后没多久,鸡蛋价格就从年初高达4.3元/斤的均价下跌到2.55元/斤的“冰点”。行业触礁很快波及小川。面对低蛋价带来的严重亏损,王小芸一下子慌了神。
“自己损失是小,害了合作社其他乡亲可不好。”王小芸强打起精神,思索着困境突围的法子。首先要降低蛋鸡存栏量,缩减成本;其次要控制种蛋库存,淘汰老年鸡;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养殖种类,将蛋鸡淘汰转型至肉鸡出售。王小芸列下计划,可存折上的余额却让素有“能人”之称的她寸步难行。
“试试贷款”,周围有人提醒王小芸。她专程跑去小川信用社和镇上的邮政储蓄所打听了一下。在银行工作人员那里,王小芸得知从填写《借款申请书》、提供必须资料到贷款行进行审查直至同意贷款、签订抵押合同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自己等得住,厂子拖不起啊。”面对迟迟不见回升的蛋价,王小芸有些心焦。
“旺农贷”的宣传资料适时出现在她面前。这是一种针对农村经营者、种养大户推出的小额贷款产品,申请人只需提供身份信息及相应的土地、房屋或门店资产证明,即可通过村淘合伙人申请贷款。
王小芸找来“村淘小二”王龙,向他求证这种号称“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真实性。经确认无误后,王小芸放心地签了合同,一口气贷了12万元,还款期限一年。一周后,资金到账,小芸夫妇当即扩大圈舍2栏,购入4000只肉鸡鸡苗。
及时的“侧供改”让王小芸一家尝到甜头。她保守估计,今年的收入要比往年增长15%。如今的她还计划着种植中药材,多钻研一下其他致富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小川村,还有其他两位像王小芸一样的种养大户,一家通过村淘服务站贷款近20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认同线上金服与网商银行,他们眼里,互联网金融服务就像一剂有利农业生产的“速效丸”。
在农贸市场开鞋店的曹大姐告诉笔者,早在半年前自己就用上了支付宝,日后需要贷款的话,她也会考虑“上网办”。
精准扶贫的“金钥匙”
互联网对小川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黄湘宜/摄影)
四年前,互联网开始成为推动陇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去年,陇南已在全市开办网店10389家,带动7.18万人次就业,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64.59亿元,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额达到620元。
阿里巴巴是最早将陇南纳入扩张版图的电商平台,它第一时间发现这里广袤的农村市场和有力的政府导向。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期待通过平台搭建,实现自身盈利。
2014年8月,“特色中国·陇南馆”正式开馆运营,成为全西北首家市级地方馆。2015年1月阿里巴巴确定成县为“千村万县”计划西部首个农村电商试点县。同期,小川搭上农村淘宝的快车。
这不是小川镇第一次触“网”,早在2013年6月,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就通过微博介绍、推销过成县核桃,而荣膺中国西部最大核桃市场称号的小川镇无疑是此次营销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两个月后,小川镇便建起了电子商务平台,把小川的农特产资源通过微博、微信、淘宝店等推向全国各地。2014年初,成县农特产品小川馆开通。小川镇化身试水者,探寻百姓致富的“金钥匙”。
为实现这一目标,小川镇政府为村、社干部(信息员)配备了智能手机终端和农博APP,通过搭建直达到村、社的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将政务、服务、资讯和电商等信息第一时间告知村民。2015年,小川再次发力,成立核桃电商扶货孵化园,以核桃为“先头兵”,探索“互联网农业”从田间到餐厅的全程溯源。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小川镇提高农特产品销量的不二法门。“手机问政,电商富民”的小川模式也成为远近有名的“香饽饽”。核桃营销中心、核桃博物馆、西狭西洋樱桃示范基地、阴湾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小川韦氏陈醋酿造坊等一系列融合当地经济、文化、旅游、民俗在内的特色名片趁势勃发,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客商。
互联网“淘沙”,让小川“淘”出新产业,更“淘”出新生活。
在今天的小川,不论男女老少都对互联网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喜欢通过小小的屏幕了解群山之外的世界。在浏览器里,他们解读当下潮流。在购物软件中,他们置办最时髦的行头。还有像王龙一样的青年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帮他们拓宽新的致富渠道,在一买一卖之间,省钱赚钱。
小川“网”事并不止步于此。王龙说,仅自己所在的村淘服务点就会在未来启动以“服务”为核心的3.0业务模式,满足村民健康医疗、培训就业以及公益关爱在内的多方需求。
(校园记者 王豪 黄湘宜 赵瑞楠 指导教师 刘晓程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7-18互联网+政务 天水市政府政务大厅助力“接放管服”改革
- 2017-07-17张掖肃南 “互联网+旅游”促牧民增收
- 2017-07-15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金昌紫金云大数据成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示范项目
- 2017-07-13兰州市三项惠民项目实施方案获批“互联网+停车”将为你解决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