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资讯
投稿

重走路易 艾黎之路,追寻红色记忆 “寻访路易艾黎足迹”考察团参观艾黎故居

2017-07-14 15:12: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宋芳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4月23日“寻访路易艾黎文化考察团队”从兰州出发,当天下午伴随着一场不期而遇的甘霖,考察团到达陇南两当,次日对沿途路易·艾黎足迹展开寻访。短短两天,考察团追随路易·艾黎的脚步,经过徽县、两当再到陕西凤县。在历史文物和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感受艾黎精神,体会艾黎伟大的信念,弘扬艾黎所创办的共和文化。

  魅力两当,寻访红色记忆

  23日下午,考察团来到了两当县,稍作休息,联系到了曾在纺织学校读过书的冯远道老人的外孙王亚平。他告诉考察团成员,冯远道老人曾在纺织学校读过书,学成归来后还为两当县创办了纺织厂。

  随后考察团在4月24日上午,参观了“两当兵变纪念馆”。纪念馆分为三个展厅,详细介绍了当年习仲勋同志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艰难历程。展厅内摆设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旧物供游客免费参观,据统计,纪念馆自13年建馆以来,已接待游客多达70.80人次,节假日高峰时期单日接待游客5000人次。

  从四川来的胡女士正在招呼自己的亲戚参观纪念馆。她说这是两当很有名的地方,所以亲戚们一到就带他们过来参观了。从徽县来两当参观的文水会女士说:“参观完以后很感动,感觉这些革命前辈很伟大,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寻访路易·艾黎故居感受工匠精神

  下午两点,“寻访路易艾黎足迹”考察团来到了陕西凤县。1938年,路易艾黎在凤县创办了工合学校。在这里考察团参观了路易艾黎故居,并和研究艾黎专家进行了谈话。

  在解说员王林芳的带领下,考察团成员参观了路易·艾黎的故居。路易艾黎故居坐落于柏家坪下,是艾黎在1938-1945年期间居住的地方。为了纪念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这两位国际友人的贡献,在凤县,有三条街分别以艾黎,何克,工合命名,艾黎路正对这柏家坪下的艾黎故居。通往艾黎故居的小路两边,建起了宣传墙,上面有很多资料文献。一边记录了工合运动,一边则展示了培黎学校。沿着这条小路走不到两分钟就能看到艾黎故居,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这里曾是全县最高的地方。艾黎和何克就在这里俯瞰全县,为教育事业而努力。

  现在的艾黎故居还保留这那时的四间窑洞,最左边的那一间是何克和他收养的聂氏四兄弟的小屋,房间里的矮炕上还有一张已经发黑的炕桌。窗户旁边的墙上分别挂着何克和聂氏四兄弟的照片。

  1938年的双石铺只有200多口人,而今,双石铺已经发展成了两万人的大镇。原凤县文化馆馆员岳迪航说:“当时的双石铺很落后,没有电,商铺也很少,路易·艾黎来了以后,为镇子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工业的概念。”

  在艾黎故居的四孔窑洞是艾黎来的时候亲手挖的,因为窑洞冬暖夏凉,在那个物资匮乏、冬天只能靠火盆取暖的年代,这无疑是最实用的住所。中间的两间相通的窑洞是艾黎的卧室和办公室。由于当时日本人的轰炸已经到了宝鸡,考虑到一边窑洞塌了,另一边还能让人逃走,艾黎打通了这条暗道。工作室最里面摆放着艾黎和何克的照片和画像,靠近窗户的墙上还有老照片。艾黎卧室旁边是厨房。在这个不到一人高的厨房里,现在还能看到那时的炊具,熏黑的窑洞顶还残留着那个年代的气息。

  凤县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刘勇说:“路易艾黎是抗战的组成部分,工合也是抗战力量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凤县不在前线,但是路易·艾黎让我们为抗日做了贡献。路易·艾黎组织工合运动,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感染着我们凤县人民,同时他创办学校也是为了凤县穷苦老百姓的孩子,这对我们凤县影响很大。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提出的“努力干,一起干”,让凤县人觉得他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影响巨大。路易·艾黎让凤县人民和世界有了联系。他在这里创工厂,创办工业种类全,让凤县很早就从农业接触现代工业。

  凤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昨天路易·艾黎的侄子莫里克·艾黎也来到了凤县,他是第一次到凤县,来这里了解了凤县的工合运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叔叔路易·艾黎。”

  兰州城市学院的石虹部长说:“作为艾黎的铁粉,我刚从新西兰艾黎的出生地回来,现在又到了他自己亲手建造的住所,感触很深,这两个地方都贯穿了他的精神、理念和信仰。一个外国人来到偏僻的西北小镇,为了中国的贫困学子学习而努力,一坚持就是六十年,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想象,作为传承艾黎精神学校的老师,我更应该弘扬他的精神,让更多学生受益,我想,艾老若是知道应该会很欣慰吧。”

  兰州晨报记者王文远说:“我们要有工匠意识,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来研究路易·艾黎,和新西兰、英国等国家进行更广阔的合作,这也是对路易·艾黎的一种怀念。作为一名媒体人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路易·艾黎,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视角吧艾黎介绍给更多的人,从更深的角度挖掘艾黎背后的事情。”

  走进双石铺小学探索路易和何克的大爱精神

  4月24日下午五点,沿着艾黎路,跨过嘉陵江,考察团来到双石铺小学,寻找艾黎足迹。现在的双石铺小学共有18个班级860名师生,曾经的工合之歌和培黎学校校歌仍然在这个小学传唱。

  校长宋宝宏说:“1939年,我们学校和路易·艾黎建设的双石铺女子工合初小合并改名为双石铺工合小学,1942年,改名为双石铺培黎学校,乔治·何克是第一任校长。为了弘扬何克的大爱精神,我们小学以‘红色文化启心智,人间大爱润美德’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谈起路易·艾黎在双石铺建校的原因,原博物院工作人员岳迪航介绍说:“艾黎选择在双石铺办学校是有原因的。双石铺是陕甘川交界处的交通枢纽,也成为了军需和民用产品的集散地。当时军需、民用匮乏,艾黎就组织农民生产这些,也为农民创了收。生产出来的东西运到延安支援抗战,国民党因为这个抓捕了很多学生,乔治·何克为此努力抗争营救学生。后来为了避免学校师生被国民党加害,就全体迁往山丹了。”

  在岳迪航的记忆里,艾黎和何克是很有爱心的老师。艾黎所住的窑洞只有一个是装了玻璃窗的,他的养子调皮打破了玻璃,艾黎的眼镜也被打破了,但他没有用暴力教训他的养子,只是很耐心的教育他。何克收养了聂氏四兄弟,孩子小爱哭爱闹,何克就学马,让孩子们骑。“正是因为他们有大爱的精神,才获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岳迪航老人这样说。

  谈到艾黎的教育,岳迪航说:“艾黎和何克最早把教育职业化引了进来,从实际出发,不用国民党教材,人民客观需要啥,就教啥,和传统的教育不一样。”

  随后考察团和凤县研究艾黎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传承艾黎精神,凤县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刘勇说:“我们是一群追寻艾黎精神的人,不是单独的。”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宋芳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