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以梦为马,脱贫攻坚战正酣
原标题:以梦为马,脱贫攻坚战正酣
近年来,面对如期脱贫和同步小康的双重任务、转型升级与后发赶超的双重压力、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双重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互动、为民富民与强市兴市统筹推进的发展新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站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交汇点上,陇南当以怎样的气魄与眼界,迎风扬帆?
近年来,陇南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们一直在不断思考探索,毫不迟疑地顺应时代大潮,回应人民期待,不断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交出一份面向未来的“陇南答卷”。
陇南日报记者杨丽君
思路与理念———
中央提出的发展理念、省委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陇南落地生根,显示出磅礴的生命力,为陇南确定了一个辉煌的未来
发展,这个恒久的考题,它是前进的内核,是理念的变化、思想的更新和战略的升级。
要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全面、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陇南历届党委、政府面前的历史考题。多年来,陇南始终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写入发展旗帜。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针对甘肃实际、直指甘肃问题,更为陇南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8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林铎在陇南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富美陇南,依托资源禀赋壮大县域经济,再一次让陇南明确了发展目标。
“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谋大事,坚定不移地向中央和省委看齐。”孙雪涛掷地有声。“要以‘八个着力’为统领和突破口,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牢牢抓住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统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陇南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自知,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外部相比,陇南的发展既有同质性、更具独特性。
事实上,早在2013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把陇南放在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考量,准确判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再经过反复调研、考察、讨论后,适时提出了“433”发展战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的发展新路子。
“433”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战略。实践证明,陇南用这个战略进行精准扶贫,进行跨越发展,面貌日新月异,成就令人赞叹,有些方面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6年1月8日,在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对“433”发展战略进行阐释。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冷静而深刻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以此来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后发赶超。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自此,陇南决心更加坚定,目标也更加明确,直指决胜贫困,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突破与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级干部打开了走向世界的窗口,也打开了陇南发展的“创新之门”“开放之门”
创新,陇南发展之本。虽处西部偏僻贫困之地,陇南却因为在实践中不断闪现的创新光芒,让众人感到惊叹。
陇南把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优质农特产品与外面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探索出了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
仅2016年,陇南新增网店1715家,全市网店总数达到10389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30.35亿元,累计达到64.59亿元,新增就业17522人,累计达到7.18万人。2016年9月,在陇南召开的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上,陇南市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甘肃省陇南市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通报表扬。陇南市又获批国家发改委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而这,就是陇南在“互联网+”时代,迎风起跑,抢抓先机、创新理念,破除发展壁垒,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陇南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开通2690个政务微博、561个政务微信平台、193家政务网站,形成主流发声、集体跟进、集束宣传的格局,组成了强有力的“微媒体矩阵”,并打造网上办事平台、便民服务平台、阳光政务平台,走出了“网上群众路线”。
陇南还将“互联网+”广泛应用到防灾减灾、扶贫攻坚、旅游开发、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建设集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应用为一体的“互联网+”产业综合运营项目,为全市政务工作开展和业务协同提供数据共享与应用支撑。
与此同时,陇南坚持“金”“融”并重,以构建“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为发力点、以完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为保障不断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几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农村抵押贷款50亿元。
转型与升级———
解放思想、创新方式、主动对接,陇南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筑牢产业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一直以来,工业发展在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或缺。如何抓住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赢得工业转型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探索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工业发展上,必须坚持不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企业。”
几年来,全市上下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加强工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资源整合和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主导产业,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陇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7%、21.5%、19.1%、10%、9.9%,增速位居全省前三。
不仅仅是工业,近年来,陇南全市上下围绕把优势做强、把产业做优,树立助农增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这一主题,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开了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局面。
在具体实践中,陇南不断深化拓展“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的总体布局,促进特色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特别是2016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六化”目标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活动,逐步解决瓶颈制约,推动了特色产业转型跨越发展。全市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39.368万亩,总面积达1110.078万亩,生产特色农产品355.59万吨,实现产值157.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把农特产品作为电子商务的主推产品,全市已开发适销产品629类1126种,建成网货供应平台83个,形成了成县核桃、礼县苹果、武都花椒、陇南油橄榄等知名网货品牌,引进培育了大樱桃、草莓、金银花、土蜂蜜等一大批适合网销的农特产品,全市认证“三品一标”226个。
绿色与希望———
以经济开发促进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群众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
陇南地处甘、陕、川交界地带,境内生物资源荟萃,是生态完美的绿色走廊,曾被李四光誉为“复杂的宝贝地带”。
“陇南的生态条件无疑具有高品质。”市委书记孙雪涛说道。
从这个认识出发,陇南把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发展战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433”发展战略,确立了“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的发展路径。
围绕这一理念,陇南不断深化、细化绿色发展理念、路径、制度、保障,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态、文化、养生、休闲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旅游脱贫之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陇南紧抓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放弃大拆大建的传统对接模式,在有限时间内集中力量突破、补齐短板制约,真正地把“风景”变成了“产业”、将“美丽”转化成了“生产力”。
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广大山区的老百姓实现了从以前翻山越岭、汗流浃背砍树卖树,到现在坐在家门口“卖风景”“卖生态”的华丽转身,从绿色发展中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好处。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陇南绿色发展的一大名片。今年“五一”小长假,陇南旅游实现收入2.53亿元。尤其是以康县花桥村、大水沟村、何家庄村景区为代表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大游客的首选之地,仅康县花桥村景区就接待游客24500人次。
山清水秀乡村美,处处都是风景区。漫步陇南的乡间田野,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与漫山遍野翠绿树木交相辉映……
乡村旅游受热捧,是陇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结果,有理由相信,眼前的生态美景将成为陇南人民永远的财富,代代相传。
相关新闻
- 2017-07-12甘南临潭陇原巧手技能培训 助力精准扶贫
- 2017-07-12陇南礼县引巨资建三产融合项目
- 2017-07-12陇南康县发展露天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
- 2017-07-12陇南以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