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被让座”也是一种权利损害
原标题:“被让座”也是一种权利损害
作者 卞广春
在公交、地铁上遇到老年人主动让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有一些年轻人,虽然已经非常疲累,但因站立者的旁敲侧击或其他行为而“被迫”让座。上周,对1996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9%的受访青年遭遇过“被让座”。对于让座的初衷,65.4%的受访者表示是发自内心地让座给有需要的人,23.9%的受访者则坦言是受到周围人的“道德逼视”,8.9%的受访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视或其他行为。(据6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由于公交、地铁上的座位资源时常处于“饱和”状态,不能长久站立的人又无可避免地存在。此时,公交、地铁上一般都会响起“请给老弱病残孕幼让座”的广播提醒。由于公车上的及时提醒,也通过这几年来的讨论,给身边老弱病残孕幼主动让座的市民越来越多,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文明风尚。
新闻中提到的所谓“被让座”,是相对于主动让座而言的。就是在公车上广播提醒以后,仍没有人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幼让座。这些“弱势群体”,有的自我克制地站着,但有的认为,车上的座位是给自己这一类人设置的,年轻人都有义务让座,不让座就不是好人,不讲道德,应受到指责。这种被“文明让座”放大化的观念,导致了“被让座”的尴尬。即占有座位者不情愿、不主动让座,却迫于求座者及他人的表情、语言等,不得不将先得的座位让出来。
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再讨论为什么要让座,因为这个理由已经人人明白了。但我们不妨用包容、理解的心态,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人不让座,以及“被让座”产生的社会危害。
如今,能够挤公交、乘地铁的人,都不容易。他们工作、学习时紧张忙碌,只有乘坐公交车时才能悠闲自在一会儿。有的人虽然很年轻,却身患疾病,站着可能引起晕厥等意外;有的身处在“非常时期”,让座可能引起尴尬……他们不要求别人给他们让座,但让出占有的座位,心中却有着明显不舒服的滋味。“被让座”的出现,实际上把年轻一族中的一部分“弱势群体”,以貌取人般地剔除在“弱势群体”圈外。这种在文明名义下的“被让座”,实际上变相剥夺了一部分人公平选择和自由决定让不让座的权利。
平衡让座与求座、年轻人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提醒并形成另一种文明风尚。就是身为老弱病残孕幼等弱势群体,在选中目标后索座,应当以协商的口吻发出求座信号,对方能够让座,应当表示感谢;对方不回答或不让座,应视为有难处,而不是有恃无恐,觉得对方让座是必须的,强行要求对方让座,甚至言语相伤逼座,把事情闹僵。
“让座”是一种文明,提倡“让座”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增强老弱病残孕幼等弱势群体的幸福感。但对随之出现的“被让座”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形成共识,既不愧对于这个文明时代,又不被“文明”所裹挟,进而对让不让座作出不违心的决定和选择。我们既希望在对方需要时,每一个人都能主动让座,也希望文明让座不要裹挟着一丁点蛮野。
相关新闻
- 2017-06-23评论:文明是旅游的生态环境
- 2017-06-23评论:荒漠化防治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传承
- 2017-06-23评论:全面打造“无欠薪城市”落实政策是关键
- 2017-06-22【评论】杨恒:反腐败与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