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荒漠化防治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传承
原标题:荒漠化防治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传承
作者:魏奇峰
6月19日,国家林业局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国际代表一行40余人来兰,就我市三北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成效进行考察。每到一处,许多外国友人都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这么大的规模,在他们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中国真了不起!(详见《兰州日报》6月20日1版)
让榆中北山的贫瘠土地披上绿色的外衣后,干旱的山坡从此不再荒凉,多了几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生态的良性循环中造福了子孙后代。可以说,兰州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是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许多可能变为更加不可能,创造了“兰州速度”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此,当外国友人目睹兰州荒漠化防治成果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竖起了大拇指。
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也是人类亟需攻克和解决的一项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在荒漠化防治中有所突破、有所建树,除了需要一个顶尖的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坚外,还少不了一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断斗争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兰州人朴实勤劳和顽强拼搏的性格特点。再加上黄河穿城而过,让兰州人多了一份宽广的胸怀,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而且,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这种不向命运屈服、不向挫折低头的“甘肃精神”的传承和熏陶下,逐渐形成了“河汇百流、九曲不回”的“兰州精神”。因此,每个兰州人凭着一股倔劲和一腔激情,在创新创业中不断实现这个城市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
荒漠化防治,路漫漫兮其修远。因此,只有做到不忘初心,薪火相传,才能彻底攻破荒漠化防治这个难关,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那时,不仅会赢得外国友人更多的赞许,而且荒漠化防治的典型经验会让兰州再次走向世界,重塑一张新“名片”。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关新闻
- 2017-06-20驻华使节在兰州市考察三北工程建设 外国友人盛赞兰州荒漠化防治工作
- 2017-06-19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召开治理荒漠化工作座谈会
- 2017-06-17甘肃省治理荒漠化要走产业化治理路子
- 2017-06-02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弱水三万 荒漠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