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白银市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原标题:多元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市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记者 黄武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快培育出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多元富民产业,全市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富民产业培育中,会宁县注重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民持续发展致富产业吃下定心丸。
甘肃弘利牧业有限公司是2014年会宁县引进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主要涉及牛羊屠宰、深加工等,厂址在会宁县新天堡乡道口村。该企业一期设计规模是年屠宰量万头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北京、西安等各大城市。
道口村是一个纯回族村,如今伴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昔日典型的贫困村,面貌已焕然一新。村民摆贵颜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因为要在家照顾公公婆婆和三个孩子,所以她不能外出打工,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她在家发展养牛业,如今家里牛的存栏30多头。摆贵颜表示,前几天,她卖了9头牛,收得12万元,除去成本,还能挣2万多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道口村已建成肉牛养殖合作社7个,建成千头肉牛集中养殖小区1处,引进集肉牛养殖、屠宰和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1家,全村肉牛饲养量在2200头以上,户均饲养量由3头增加到5头以上。
除了在养殖产业方面做文章,会宁县还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科技帮扶等举措,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致富产业。
20世纪80年代,会宁县中川镇高苗村的农民主要以种植小麦、谷类为主,亩产收入也就百元左右。近年来,高庙村依托交通便利、水资源相对丰富、有蔬菜种植传统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高标准塑料大棚、露天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使这里的土地成了农民的“聚宝盆”。
高庙村村民史娇娇说,2016年,经过政府的免费投资,她家搭建了温室大棚,空间大,面积也大,大棚内种着油菜、菠菜、香菜等,现在家里的经济收入挺不错的。
据了解,当前,会宁县中川镇高庙村的蔬菜大棚已达200座,全村仅蔬菜这一项,纯收入就超过100万元,蔬菜种植已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会宁县产业办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县产业办将重点抓好良种基础母牛和基础母羊引进,扶持4500户贫困户,引进基础母牛2.25万头以上,户均5头以上。同时,积极协调国开行投放精准扶贫产业贷款1亿元,准备在中川镇的中川村、太平镇的大山川村等10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选择贫困户100户,共建设蔬菜大棚1000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在所辖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共计96.84万亩,涉及贫困户12.01万户,发展以牛、羊、猪为主的特色养殖171.88万头,涉及农户5.54万户。同时,我市还积极培育打造瓜菜、草畜、果品、中药材、小杂粮五大产业发展基地,分别达到43.75万亩、228.4万亩、34.2万亩、34.78万亩和35万亩。
相关新闻
- 2017-05-26白银公车改革拍卖落槌 45辆公车拍得238.8万元
- 2017-05-26突出重点保证各项措施见实效 兰州市相关负责人调研白银路街道创城工作
- 2017-05-25甘肃省政协调研组来银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 2017-05-25白银:以文明旅游带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