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丨芦山峁·《山海经》·大传统(叶舒宪)
作者: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2017年5月1日,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上午多云下午雷阵雨。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在延安走访了芦山峁遗址和延安文物研究所库房,对陕北的龙山文化及其玉礼器做一次印象式的调研,算是几年来探索西玉东输问题的一次补课学习吧。屈指算下来,我随父母下放延安和安塞的日子是1970年,如今已经整整47年过去了。黄土窑洞的延安变成一座现代化都市。投资数千亿用愚公移山方式平掉几座山建造的延安新城已经拔地而起,夜晚的宝塔山和延河在激光炫彩映照下犹如仙境。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前度刘郎今又来,面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延安,让人抚今追昔,不免感慨万千。
芦山峁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因为其玉质好做工精,早就在玉学界和文物收藏界声名远播。其中的代表性玉器被收入《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的陕西卷,专业人士们已经耳熟能详。不过,一些相关问题却始终萦绕在心头,不解不快。比如,延河流域为什么会在四千多年前突然出现这样一批精美的透闪石玉质的礼器?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是怎样的?芦山峁玉器多为当地村民在耕地和挖土时发现,据说玉器大都出现在离地表很浅的土中,龙山文化的居民是怎样使用这些玉器的,为什么它们多被散落在土层里,包括玉璧、玉琮、玉璜、玉铲、玉圭、玉玄机和大玉刀?这些以透闪石为主要材料的玉礼器上,为什么会少量地出现南方良渚文化玉器的标志性刻画符号——神人兽面纹和眼睛纹?龙山文化时代的玉器出土的环境背景是怎样的,究竟是墓葬还是房址,抑或是祭坛?在今天的实地考察中,以上疑问中的部分难题似乎可以得到答案了。
上午九时,芦山峁遗址考古项目的负责人,延安大学历史学院的杜院长和延安文管所白副所长亲自带领考察团登上这个静卧在延河背后的小山峁,详细介绍这两年来遗址探查和发掘情况,特别是玉器出土情况。据杜院长的讲解,芦山峁遗址的总面积应该包括周围的几个山头,达到300万平方米,比举世闻名的神木县石峁遗址古城面积小100万平米。可能当时也有城,因为本地自然条件没有提供大量石料,筑城的方式以垒土为主,不易保存,历经四千年风雨冲刷后,表面上已经荡然无存。芦山峁是一座山顶平坦的小土山,如今是村民耕种的玉米田地。登高远眺,其山川形势可以比照我们昨天考察的吴起县树洼遗址、2015年第六次玉帛之路考察的山西兴县猪山遗址等,也是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座具有中央山性质的风水宝地。极目四望,远山连绵起伏,围成一个又一个圈,犹如孔子《论语·为政》中说的天庭中央之象——“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龙山时代先民选择这样的地点举行以玉礼器祭祀天地神灵的典礼,显然是由其天人合一式神话宇宙观所支配的。从精神上确认地上的中央,为的是沟通天上的中央(北辰即北极星,紫微星,《史记·天官书》称为帝星,是初民想象的天帝所在,象征至高无上的尊贵和统治力)。北京紫禁城的命名也就是取法天上的紫微星。古代王朝的统治者修建都城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辨方正位”(《周礼》)。看来这一切精神遗产都来自史前文化大传统。中国中国,天下的中央之国也!
至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人们为什么要用切磋琢磨制成的大批量玉器来祭祀天地的问题,也是孔子《论语》和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给出提示线索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孔圣人的发问之辞,不仅给我们的玉帛之路考察提供了本土话语的冠名根据,而且清楚地表明:古人所说的礼,今人所说的祭祀仪式或典礼,原来一开始就是和玉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华夏先民的玉石神话观所认定的通天通神圣物就首先是玉。难怪《山海经》记述的五方山脉的祭祀礼仪细节,都离不开用玉器的祭祀规定。看来充分认识《山海经》这部书的内容和认识儒家经典《论语》一样,都需要我们补课学习史前大传统的新知识。这正是田野考察的学术初衷所在。《论语》中提到的人名就有以玉为名的卫国大夫“蘧伯玉”。更不用说今天的国人依然喜欢叫“琼瑶”,叫“玉英”和“圭璋”之类。玉既然象征神圣,也自然象征正能量,足以代表国人心目中的核心价值。
杜院长还透露说,他们日前做遗址发掘时住在芦山峁村民家里,听老乡说,在二三十年前时,这片山地上经常捡到玉器,多的时候竟然是一筐一筐的装!下午在文物库房一件件地观摩芦山峁玉器,只见最大的一件玉璧打磨光鲜,是当年用两个热水瓶(价值八元人民币)从村民手中换回来的。14点30分,考察团全体正在杨家岭纪念馆背后的延安文物研究所库房昏暗灯光下,屏住呼吸,逐个地看这些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玉器,忽然听到外面雷声大振,暴雨倾盆而下。大家一阵唏嘘,莫非是国宝玉礼器面对我们的到来,发生了感天动地之效?回程的车上,有人打趣考察团的组织者冯玉雷的名字,难道不是隐喻着“逢玉则雷”的天命和使命吗?
相关新闻
- 2017-05-01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九:柔远河的波光远影与遗响
- 2017-05-01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十一:树洼遗址,夏朝初年的王者之地?
- 2017-05-01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十:洞洞沟引发的随想
- 2017-04-30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寻访周人先祖(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