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九:柔远河的波光远影与遗响
作者 冯玉雷
马莲河的两条支流柔远河与环江河交汇之处切割称形似凤凰的台地,山环水抱,古人因势筑城,形似凤凰,又名“凤凰城”,自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析置弘化县,经过多次变更,现为庆城县。28日下午考察团抵达后,与文化局副局长赵启迪、博物馆馆长贺兴辉等对接,马不停蹄参观名胜遗址,看博物馆——馆藏文物达7000多件!文化信息如壶口瀑布,飞流直下,激昂饱和,留待以后慢慢“消化”吧。29日考察目标地主要在柔远河流域,先撷取几多浪花,折射石峁文化越过子午岭对陇东地区的影响。
第一站麻暖泉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柔远河西岸傍山台地上,梨花刚落,杏树正绿。此前麻暖泉村村民将台地平整呈几级田地,种植玉米、小麦及黄花菜。据介绍,这里曾采集过泥质红陶黑彩敛口钵、绳纹双耳鼓腹尖底瓶、素面敞口折腹罐及夹砂红陶绳纹、附加堆纹罐等残片。我们在断崖下寻找,很容易就看到夹在土层中的陶器碎片,张天恩先生是彩陶研究专家,现场讲解,受益匪浅。我想抓拍这动人的情景,打算爬上被杂草覆盖的土崖,结果抓了两手刺,虽然逐一拔掉,但体验了大半天的灼痛。童年时代在野外玩耍,小心翼翼躲着这种刺,偶然不慎被扎了脚,最多不过两三枚,现在年届五十,却意外被扎,且是满满两手,望之眼花缭乱,小惊吓,晕!这种特殊方式让我对麻暖泉遗址加深了记忆。另外记住的还有忠诚质朴的优秀安保员石有军(64岁)及妻子庞会荣(60岁)在等候。他们已看护遗址38年。
张多勇教授说这里曾是郁郅县城址,还有一条从定边驮盐的古道——“车厢峡道”,现在仍可通车。可惜这次不能实地踏勘。
第二站是位于柔远河东南岸一级台地上的吴家岭遗址,也属于仰韶文化,出土有泥质红陶敛口钵、素面盆、线纹尖底瓶、绳纹夹砂陶罐、缸和灰陶环等。1975年,文物部门采集到其地出土的小口葫芦瓶,造型精美。这个遗址地势比较平缓,柔远河安安静静在山脚下的川道里流淌。清风习习,麦浪阵阵,还有几声野鸡沙哑的朗诵。大家沿着田地边的断崖寻找灰坑、灰层、窖穴等暴露遗迹和散布地表的陶片。虽有收获,但没找到标志性的齐家白灰层。
逆流而上,继续前行,中午到达柔远河上游的华池县城。稍作休整,即参观位于山顶的博物馆。非常感谢原博物馆馆长倪树隆、现任馆长罗志才及馆里其他工作人员,他们放弃五一小长假的休息时间,陪同参观,并且不厌其烦回答各种问题。馆藏珍品颇多,这里只举几例。我们还意外看到一件朴拙的尖底陶瓶,张天恩喜不自胜,激动地说距今大概七千年,“是仰韶尖底瓶他妈!”形制独特的大玉刀与我们此前看到的齐家文化玉刀都不同,有可能与石峁文化有某种联系。一件虎噬牛铜牌饰反映出鄂尔多斯草原青铜器向南渗入子午岭西侧高原的信息。憨态可掬的大腹陶熊是神话学家研究的难得实物素材。近几年考察,叶舒宪先生写过三篇关于“熊图腾”的文章,后来每个博物馆几乎都能见到“有熊”崇拜痕迹,就习以为常了。这么多的证据,不用多说了。
能够徜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文物“森林”中,也算人生幸事!但愿我们国家的各个级别教育都能够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也是对文物本身及考古学家、文博工作者乃至安保人员尽职尽责劳动的最大尊重!
当然,最根本的是,柔远河从老古流淌至今,有交响,有激荡,波光远影,生生不息,在陶片、玉器、青铜等物质实体中注入很多绵延而来的“大传统”和“小传统”,它们会告诉人们有关中国文化来龙去脉;尽管这些信息层层相叠、盘根错节,但只要用心领会,其脉络就会越来越清楚,而柔远河的涛声也就释放了,还原了。
相关新闻
- 2017-05-01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记者手记|叶舒宪先生诗 《树洼怀古》
- 2017-05-01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记者手记|陕西吴起县龙山文化遗址:远古神坛讲述4000年前历史(组图)
- 2017-04-30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寻访周人先祖(易华)
- 2017-04-30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丨 五一小长假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团奔走在甘陕两地考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