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武威天祝“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工程:鞍子山的今夕往昔

17-03-16 09:36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编辑:赵凌艺

  原标题:天祝“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工程系列报道之四

  ●天祝“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工程系列报道之四

  鞍子山的今夕往昔

  中国甘肃网3月16日讯一条蜿蜒的山路,一头通向山沟里百年不变的穷日子,一头连着移民区里欣欣向荣的新生活。

  一条宽阔的柏油路,路北是沟壑间历经岁月侵蚀的旧村庄,路南是沃野里沐浴灿烂阳光的新家园。

  一条斩断穷根的“下山入川”之路,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愁肠事,还让世代生活在山里的人们在“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高歌前行。

  一

  春寒料峭时节,记者一行来到天祝县“下山入川”工程9号点松山镇鞍子山安置点。从周边土沟村、马圈村搬迁过来的198户移民群众告别过去的苦日子,如今正在这崭新的环境里,开启全新的生活,实现着世代以来的梦想。

  从土沟村、马圈村到鞍子山安置点,相隔一条新修的宽阔柏油路。而就是这条路,恰似一条划时代的分界线,将过去和现在明显地划开,一边是一张发旧泛黄的黑白照片,另一边则是一幅绚丽多姿的时代画卷。

  走进马贵良的新家,红顶白墙的小康房在暖阳下鲜艳明亮,封闭式的罩顶、家庭用的小锅炉让人一进门就感到了融融暖意。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餐厅、客厅、卧室、卫生间功能齐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样不缺,客厅正中的大茶几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住上现在这样好的房子,再想想过去山沟沟里的日子,好多时候觉得像在梦里一样。”

  马贵良告诉我们,他们原先住的土沟村是窝在穷山旮旯里的一个小村庄。自然环境严酷、交通条件不便、住房老旧破落、生活艰辛贫困,这些都是那些年苦日子在他心上留下的深深烙印。“农民一辈子就几件大事,住上新房子是其中重要的一件,我就一直梦想能搬出又老又破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可是,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遇上好年景能吃饱个肚子,年景不好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住新房子的梦一直没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更无从谈起。”马贵良感慨地说:“走个县城,都要在山路上走多半个小时才能到公路边,再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现在不但住进了新家,而且新家建在公路边,出门就坐车,确实很方便!”

  说起搬迁前后的变化,今年68岁的金子钰也感触颇深:“山里的日子确实让人觉得窝囊、憋屈,提不起个劲头,也没个奔头。要说搬出去换个活法,谁不希望,可是出去住哪里、干个啥营生,对于我们老一辈人,真是不知道也没办法,可以说是不敢想也不敢干。”金子钰由衷地说:“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实施的‘下山入川’好政策,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还建了大棚,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给了我们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没想到活到老了我还能过上好日子,子孙后代也能过上好日子了。相信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鞍子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汝云告诉记者,鞍子山村安置点2015年开工建设,建设砖混结构新住宅300套,当年年底竣工。目前已有从土沟村、马圈村搬迁过来的198户移民群众入住新居,其余正在装修筹备、陆续搬迁中。到今年年底,300户居民将全部实现入住,在新村里开始新生活。”

  二

  一家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松山镇副镇长贾雪莲告诉我们,为了让移民群众适应新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移民区里除了建设小康住宅外,还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把安置点建成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文明的小康村。

  乘着“下山入川”的春风,土沟村的储新虎于2016年搬迁到安置点。这次搬家,对他意义重大。“搬迁下来后,安置点对面就是小学,离家不到500米。今年新学期开学,我就给儿子在小学里报了名。现在,儿子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特别放心!”

  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规范管理”原则,9号安置点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休闲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移民群众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便利。自从搬迁过来,土沟村移民王宗富每天都到休闲文化广场去锻炼身体:“以前在山里一到冬闲,村里人没什么事就打牌聊天或者‘晒墙根’,现在真是感觉和城里人一样,男人们可以打球锻炼身体、交流种植养殖技术,女人们就更别说了,哪里还有以前灰头土脸的样子,一个比一个打扮得精神,那广场舞跳得欢着呢!”

  从散住到集居,从落后贫困山村到新型农村社区,从山里的苦日子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高深山区农牧民生活改变了、经济翻身了、思想解放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实践证明,“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工程,不仅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还保护了生态,是一条真正为群众谋福祉、造福后世的民生工程。

  待到春暖花开时,鞍子山安置点里一排排院落鳞次栉比、一条条村道规划整齐,远处是连片的养殖大棚,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

  发展富民产业,是确保移民群众“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保障。

  记者在安置点旭飞萍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羊儿个个体格壮实,在暖棚里悠闲地吃着草料。“合作社现在建有8座养殖暖棚,存栏羊600只左右,年出栏2000只左右,去年差不多收入3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移民王道旭增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鞍子山安置点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帮助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首要任务,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选派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使移民群众尽快掌握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新社区里新生活,新生活带来新变化。如今,交通便利了、信息灵通了、致富门路也随之而越来越广了,群众在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的同时,还不等不靠多方发展,有的就近务工,有的进城干活,好多则直接当起了“羊老板”。土沟村的李翠萍在安置点开起了一家“小超市”,方便了群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份丰厚的收入。她的爱人懂汽修技术,发挥所长代理农用车、摩托车的销售、维修生意,收入也很不错。“政府扶起来,我们站得住,只要好好干,不怕不致富!”李翠萍笑着向我们说。

  “有了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移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在村里有好多人家不但赚了钱,还买了车,供娃娃上了大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话间,一辆小轿车开进村来,一曲节奏欢快的《好日子》从车里飘了出来。王汝云告诉记者,那是任成奎家去年新买的车。他去年通过暖棚养殖、就地务工等,一年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

  下山入川政策好,脱贫致富志气高,一曲牧歌辞旧岁,小康生活早来到。“如今,我们正在稳步脱贫致富的新里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安置点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34个,社区配套建设的300座养殖暖棚也已全部认领到户,今年就可进畜了。大家心情好、劲头足,相信好日子就在前头呢。”在《好日子》曲调里,王汝云,这位村里的领头人意气风发、信心满满。

精彩推荐

  • 甘肃消费者维权多了条网上通道 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上线 甘肃消费者维权多了条网上通道 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上线
  • 陈延凯书法创作——功夫在诗外(组图) 陈延凯书法创作——功夫在诗外(组图)
  • 兰州市3·15行动(组图) 兰州市3·15行动(组图)
  • 演员一定要抛开名利的枷锁——访梅花奖获得者,著名陇剧、秦腔演员边肖(图) 演员一定要抛开名利的枷锁——访梅花奖获得者,著名陇剧、秦腔演员边肖(图)
  • 兰州市殡仪馆早安排早部署     确保全面完成清明祭祀各项接待服务工作(图) 兰州市殡仪馆早安排早部署 确保全面完成清明祭祀各项接待服务工作(图)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通霞做客央广 畅谈甘肃地方戏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通霞做客央广 畅谈甘肃地方戏剧发展
  • 兰州城关区一家属院屋顶破损无人维修 漏雨三年居民叫苦 兰州城关区一家属院屋顶破损无人维修 漏雨三年居民叫苦
  • 兰州市物业管理整治升级推进会“干货”满满(图) 兰州市物业管理整治升级推进会“干货”满满(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2017年拟招录1408名公务员 今起
2   兰州市工商局2017年推进“五证合一”改
3   H5丨想生二孩,看看两会释放出哪些好消
4   H5丨两会声音:代表们在两会上说了啥
5   兰大调整23个专业2017年硕士复试线
6   兰州男子微信谈恋爱被骗12万 “女友”
7   宝兰客专兰州局管段全线送电成功(图)
8   2月份监测数据表明 甘肃省4家企业涉嫌
9   违规报销餐费、差旅费 白银市两环保局
10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兰大站东向西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