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特稿】个人信息安全,离“严法”保护有多远?

17-03-14 08:5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个人信息安全,离“严法”保护有多远?

  制图\武亚新

  去楼盘或者房屋中介看过房子,在随后的时间里,总会不断接到各个房屋中介打来的电话,让人不堪忍受。有时你没有填写过资料,也没去过某个地方,但你照样会收到各种定向精准推销的信息。你肯定暗自思忖,是谁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当下,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日益突出,但保护个人信息依然还面临着极大的难题。3月9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草案中的这一规定,应该会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筑起“高墙”。

  1 不知不觉你被“关注”了

  “王哥,你好。你的房子买上了吗?”一年过去了,王伟时不时还能接到中介打过来的电话。

  2016年3月份的时候,王伟委托一家房产中介帮忙在静宁路小学附近购买一套学区房,自此之后,不管是正常工作时间,还是午休时间,中介的电话总是不停地打进来。

  几周之后,王伟开始接到不同中介经纪人打过来的推介房源电话。有时候,王伟心想,大家都不容易,再接电话的时候就客气地告诉对方“房子已经买了”或者“暂时不考虑买房了。”

  但是,王伟的婉拒并没有杜绝中介的电话。

  直到今年3月,一个中介打电话,“王哥,您的孩子是不是今年就要上小学了,静宁路小学附近最近出了一套不错的房子,您要不要抽空过来看看?”这个时候,王伟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在未知的地方,一群陌生的人随时关注着你以及你的家庭一点一滴的变化。”想到这些,王伟隐隐有些恐惧。

  毫无疑问,王伟在一家房产中介登记的信息已经在房产中介圈里被共享了。

  其实,客观来看,在信息社会,类似王伟这样泄露个人电话号码,进而接到推销电话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

  李雯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她打开自己的手机,“你看这里面有多少推销短信?这个楼盘的,好歹我去年还看过,这些养生美容的,我都没去过。”

  这些所谓垃圾短信,不过是信息泄露一系列危害中的小儿科。李雯说,5年前,她刚生完孩子,离孩子过满月还有一周时间,就有机构打电话过来询问要不要举办满月宴、拍满月照。等到孩子百天的时候,又有机构推销百日照摄影服务。以后,早教课、亲子课,到现在各种兴趣班就没有断过。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一份调研报告就显示,“最容易泄露的个人信息”的前三位,分别是“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和“个人自然情况”。

  更多的个人信息泄露实例中,大到职业、单位、教育背景、银行存款、机动车登记信息,小到消费习惯、指纹、血型、病史……很可能早已被“一网打尽”。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伟或许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没有变成鱼缸里一条任人肆意观赏的鱼。

  2 是谁“出卖”了你的信息?

  手机短信骚扰无孔不入,个人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在网上泄露的事情屡见不鲜。每个人都在问,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王伟是个谨慎的人,每次遇到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的情形,他都会在上面特意注明仅供办理某事之用,但依然防不胜防。有一次,他在家中座机上就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对方声称是社保局工作人员,不但开口叫出他的名字,还报出了他的身份证号码,王伟一时差点就上了骗子的当。

  但是更多的市民,其实自我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并不强。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买了一个500多元的烧水壶,导购几乎带着乞求的口吻说为了完成任务非让我扫一个微信公众号,当时心想品牌专卖留下客户的个人信息,主要是为了留住客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市民裴耀义说,“有时候,加入会员会有一些优惠,还会经常发短信提醒打折活动,到了生日月有的店还会提供额外福利。所以自己也不会过多考虑信息泄露的问题。”

  不过,比起日常购物,手机上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更为严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已经成为网民的首选上网终端。

  相比手机号码泄露,李雯说,“我在意的是无缘无故被拉入各种‘微信群’,手机是跟着人跑的,你与谁通话、发短信,短信的内容,你所在的地理位置,你的人际网络等等,可以说全都在手机上。”

  李雯并非杞人忧天。

  供职于兰州某网络公司的唐小强说,由于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软件付费习惯,市场中大部分应用程序虽然免费提供,但是恶意收集用户的隐私数据几乎是行业潜规则。

  根据《中国青年报》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应用软件时,44.4%的人会仔细看授权说明,40.7%的人不会仔细看,14.9%的人表示“不好说”。同时,40.5%的人会留意使用手机软件的风险,35.6%的人不会留意。

  一些恶意软件主要就是通过过度授权的方式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唐小强说,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使用了某个软件或者曾留下过个人信息,其他方面的消息也会被查到,因此他提醒免费WiFi要慎重使用,这就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陈淑娟在《关于业主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分析》一文中,针对收集个人信息的主体即一些权威部门和一些物业公司、房产公司、通讯公司等,提出要规范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的收集业主个人信息的收集程序。

  3 信息遭泄维权何其难

  不论是面对商业机构的“倒卖信息”,还是手机应用软件的“恶意窃取”,只要没有遭受到利益损失,包括王伟在内的大多数市民都选择了忍气吞声。

  律师赵和康此前接受兰州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律师协会曾作过调查,发现在个人信息曾被滥用的被调查者中,仅有4%左右的人进行过投诉或提起过诉讼。现实中,公众在进行投诉、诉讼时往往遇到许多困难。

  无法确定哪些机构应承担责任、无法确定向什么机构投诉或者以谁为对象提起诉讼、无法获得有力的证据、投诉或者诉讼成本过高等是困扰信息泄露维权时的难题。

  而即便采取了投诉或者诉讼等手段,也仅有不足一成的人达到了目的,其他的或者因为处理个人信息的机构推诿、搪塞而不了了之,或者因为预料到无法通过投诉或诉讼获得支持而中途放弃。应当说,这种结果和现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存在缺陷关系很大。

  据新华网披露的工信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调查结果中,在个人信息遭泄后,只有一成受访者会以要求相关网站删除自己的信息、查询谁是泄露者或者举报等方式,作“小小”的抵抗,首要原因是“调查取证困难”。

  在公众对信息遭泄无力“自救”的背景下,加强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成为普遍的期望。

  不久前,西安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获的非法售卖个人信息有上亿条次,数量令人震惊。这些个人信息主要包括陕西省内上千个住宅小区业主的个人资料,西安市高档轿

  车车主资料以及西安市企业法人信息。

  在律师杨元昊看来,在所有法律关系里边,《刑法》是最后的一道防线。只有对最严重的行为,才用《刑法》来解决。这样就出现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刑法》加以禁止制裁于这样的行为,应该在其它法律里,有比较全面的、比较完善的规定。但是对于个人信息安全这个新时代才出现的新问题,在其它相关的法律,比如民事法律、行政法律方面规范得不是很健全。如果没有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作基础,如何认定违法将会是一个难题。

  律师杜泓违一直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基本大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欠缺,我们不能根据刑法的其中一条来捍卫自己的信息权。

  好在杜泓违律师的期待有了回应。3月9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草案中的这一规定,应该会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筑起“高墙”。

  如今唯一让王伟等庆幸的是,他们自己只是被骚扰而为上当受骗。现在,当王伟每次网络购物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他总会想到一条鱼在透明鱼缸中游动的情景,而这个时候他就感觉周围全是窥视的眼睛,这令他坐立不安。(文中人物为化名)

  首席记者 邱瑾玉 实习生 路颜臣

  链接

  个人信息遗留调查

  ●中青在线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经常留下个人信息的情况是网上购物(76.0%),其他还包括:网站或手机App账号注册(65.7%)、去银行办理业务(56.8%)、联系房地产开发商或中介(42.8%)、联系物业(37.4%)、学校或单位统计信息(35.1%)、去4S店(26.2%)和线下推广登记(17.3%)等。

  ●在信息类别方面,姓名(79.6%)、电话号码(78.8%)和性别(71.5%)是受访者最容易留下的三类信息。其他还包括出生年月(65.0%)、家庭住址(47.1%)、电子邮箱(36.0%)和家庭构成(14.2%)等。

  ●中青在线进一步调查显示,对于所留信息真实度,55.0%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有必要的会如实填写,39.1%的受访者一般都会如实填写,4.3%的受访者一般不如实填写,1.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精彩推荐

  • 6月20日前 兰州雁北路有望牵手南环路 6月20日前 兰州雁北路有望牵手南环路
  • 兰州西固区5名环卫工雪中救助走失老人 兰州西固区5名环卫工雪中救助走失老人
  • 兰州七里河区一处洪道围栏损坏严重 行人过往存在隐患 兰州七里河区一处洪道围栏损坏严重 行人过往存在隐患
  • 兰州嘉峪关西路一人行红绿灯出故障 市民过街很不便 兰州嘉峪关西路一人行红绿灯出故障 市民过街很不便
  • 兰州西固区一家属院楼顶破损逢雨即漏 居民家几成水帘洞 兰州西固区一家属院楼顶破损逢雨即漏 居民家几成水帘洞
  • 兰州这两位公交司机好样的(图) 兰州这两位公交司机好样的(图)
  • 陇南礼县食药监局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图) 陇南礼县食药监局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图)
  • 兰州交警运用高科技识别“真假美猴王” 兰州交警运用高科技识别“真假美猴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大爱甘肃·绿色家园”2017年植树公益
2   H5丨全国两会热词“获得感”民生大礼包
3   中外媒体聚焦甘肃代表团开放日 王三运
4   甘肃高速公路: 7条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
5   检测列车风雪中顺利 完成宝兰客专检测
6   甘肃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
7   本周兰州天气预报: 春雪明日止步 气温
8   甘肃民生|“小账本”里的“大温暖”
9   兰州榆中县:积雪压塌棚舍 1000多只鸡
10   甘肃将遇3月罕见雨雪天 兰州中心气象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