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保洁员休假难题须制度破解
原标题:保洁员休假难题须制度破解
作者:房清江
1月16日以来,相关媒体持续关注保洁员休假难等问题。继西安市碑林区、莲湖区等对保洁员休假问题做出回应后,1月18日,未央区、高新区和新城区也做出回应,还有不少热心市民建言献策。李女士是省级机关一名公务员,她觉得如果公务员利用周末走上街头替保洁员扫地,既能体会保洁员的辛苦,也可以密切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据1月19日《华商报》)
环卫工、保洁员的权益困境历来被关注,很多人下意识将其归类于底层弱势群体。就职业属性而言,尽管长期户外的清扫、保洁等工作条件艰苦,劳动负荷大,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职业没有尊严。大量的从业者多是年龄比较大的外来人员或农村人口,他们工资低、待遇差,甚至连起码的休假都难以保障。显然,这些所谓的难题与职业属性没有关系,根源还是公共投入与劳动保障的严重缺失。
因此,像一些公务员提出的周末替保洁员扫地,哪怕善意再好,也不是什么治本之策,更何况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所有公务员的想法,即使愿意,也属于个人的行为,归入公益的范畴更合理。推而论之,用公益给环卫工、保洁员权益短板补缺,无异于南辕北辙,药不对症。
城市化的加快,使城市面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事实上,城市清扫与保洁的需求与投入并没有跟上增长的步伐。多年以前,环卫工与其他事业单位职工一样,有编制有工资,并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执行同样的休假制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如果继续沿袭原有的体制,环卫养人将是公共财政很大的负担。因此,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采取了劳务外包的方式,将城市清扫、保洁交给环卫公司来组织。一方面缩水的投入造成了环卫工、保洁员体制内外“同工不同薪”的差别;另一方面环卫公司基于企业的利润算计,采取加大员工保洁面积、缩小员工规模、减少员工福利等方式,不断摊薄用工成本。比如,为何西安的保洁员休假难?自然是人手不够,不能通过人员机动安排,满足员工的轮流休假的诉求。
保洁员休假难等权益难题还须制度破解。城市环卫与保洁劳务外包,的确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方式,但绝不是简单的“一包了之”,连最基本的劳动保障都不予考虑。应定位于准公益的性质,进一步加大投入,细化城市环卫与保洁外包的设计,在投入上建立按面积计算用工成本与管理成本的投入机制,相关成本动态调整;在用工上制定员工保洁面积标准、薪酬标准、保障标准,以及按面积确定员工数量标准,保证有轮休的人员调整空间;在支付上实行外包管理费与人员工资薪酬和保障的分离。如此,外包的是组织、管理,而购买的是劳动服务,更有效地给予环卫工、保洁员基本的权益保障。
相关新闻
- 2017-01-20评论:精准用力打通农民工养老金的“肠梗阻”
- 2017-01-20评论:送春联不仅是活动,更是对仪式的唤醒
- 2017-01-19评论:旅行社禁止记者报名等于自我抹黑
- 2017-01-19评论:无人机监管要纳入法治轨道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