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精准用力打通农民工养老金的“肠梗阻”
原标题:精准用力打通农民工养老金的“肠梗阻”
作者:卞广春
春节将至,不少农民工开始了自己的“雁归”之旅。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城务工的第一代农民工,岁数已接近中老年,可不少人都不知道自己打工时有没有交社保,也不知道现在缴纳的养老金,将来“关他们什么事儿”。他们中,养老保险缴满15年的并不多,普遍的观念是“干一天算一天”,也有农民工认为政策随时在变,钱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最安全。
(据1月19日《工人日报》)
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养老金是个新鲜事。以前,只有在正式单位的“固定工”才有所谓的退休金。这种传统养老方式或观念与养老保险碰撞的火花,在他们眼前一闪,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注意。这些农民工,除了对个人身份与职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心理,对现在与未来还有“吃不准”“拎不清”的地方,社会保障法规没有能深入他们中间,执法之软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对这一群体的覆盖,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往往因为用人单位的狡诈被架空。因此,打通农民工与养老金之间的“肠梗阻”,需要掐准麻筋,精准用力。
一方面,应积极宣传和普及社会保障法律知识,对欠缴、漏缴、不缴社保的用人单位应完善章法,以法施治。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后,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不给员工缴社保,属于违法行为。在工程层层转包以及欠薪、跑路频现的背景下,农民工的许多正当权益都难以得到保证,让他们在眼前考虑若干年以后的养老保险自然有不现实的地方。
但对用人单位,行政之手却可以有所作为。对欠缴、漏缴、不缴社保的用人单位应予以必要的处理,使其与工程承包、企业信用、依法用工权益保障方面挂起钩来;对想方设法避免或减少这方面支出的,行政部门应据理力争,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未来不负责任,行政职能部门就不能对用人单位讲义气,应通过强化监督,落实养老保险法律责任,维护相关法规的严肃性,确保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应打消农民工对养老保险方面的种种疑虑,鼓励和帮助农民工获得养老保险的权益。农民工不知道打工要交社保,农民工有“干一天算一天”、钱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最安全的心理,需要引导农民工算账,,转变农民工的思维。
从养儿防老到社保养老,是个时代进步。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增强养老保险覆盖面,农民工自己不应拖后腿,相关部门担负起动员、接洽、处置用人单位养老保险事项的主体责任,形成和建立长久化意识、多元化督促、多方位完善、多渠道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工与社会群体共同分享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关新闻
- 2017-01-20评论:送春联不仅是活动,更是对仪式的唤醒
- 2017-01-19评论:旅行社禁止记者报名等于自我抹黑
- 2017-01-19评论:无人机监管要纳入法治轨道
- 2017-01-19评论:高铁盒饭更需要市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