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送春联不仅是活动,更是对仪式的唤醒
原标题:送春联不仅是活动,更是对仪式的唤醒
作者:张海龙
1月14日起,由兰州普瑞眼科医院、兰州晨报、甘肃省楹联学会、甘肃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共同发起主办的2017鸡年送春联送“福”字大型公益活动,至今已持续6天,先后为市民、商户、贫困户送上春联、“福”字数千副。
(详见《兰州晨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桃符便是现代人们所说“春联”的古称,可见,贴春联是由来已久的年俗。只不过在今天,过年贴春联不再是一个“必定节目”,多数人从市场上买上一对印刷体的成品,虚应一下节景。
手写春联为什么式微了?粗浅分析,首先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随之对节日的观念也相对淡化了。以往人们生活拮据甚至艰难,一年到头,苦尽甘来,那种期待就格外迫切,也就格外郑重其事,而现代人物质极大丰富,基本天天都在过年,新鲜感自然变得迟钝了。其次是缘于人群结构的改变。现代家庭以年轻人主导的居多,他们接受的教育、信息等都是现代的,对手写春联这样的活计并不热心,也不排除有一部人可能面临不会写、写不了的尴尬。
上述原因,从兰州晨报送春联、送“福”字活动的现场可以大致看出端倪,围观、排队、领取春联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因为从情感认同上,他们才是真正的铁杆粉丝。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活动就没有意义了呢?恰恰相反,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唤起老一代人们怀旧情结的同时,有必要借助手写春联这一载体,唤起年轻一代人心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不仅在于手写春联集古诗词、格律、文化典故、书法等艺术形式于一身,还在于它的生产和传播本身就是民俗中的一部分。
古人重礼,甚至将其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顶层设计中,而与“礼”互为表里的是“仪”。因为仪式感的加持,礼的内涵才圆满。过年贴春联、贴“福”字这样的民间小传统,本质上就是一种仪式。所以,表层上讲,送春联、送“福”字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而从深层来看,其实正是对仪式感的唤醒与强调,也即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不仅贴春联和“福”字是仪式,饱蘸墨汁在纸上写下两行平仄有致、对仗严整、寄意遥深的对联这一过程,同样是仪式。试想,有数十位书法家持续近一周时间、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或社区、支起几案现场挥毫的场景,那更是仪式。当接过那一副副原汁原味的春联时,你内心肯定会有所触动,它比市场上买来的成品要庄严,尽管是免费赠送的,但其中注入了我们期待的仪式感、文化意义,而我们当下经常谈论的传统文化,无非是这点点滴滴的累积、沉淀与内化。
由此来看,兰州晨报牵头发起主办的送春联、送“福”字这样的大型公益活动,正当其时,功莫大焉。
相关新闻
- 2017-01-19评论:旅行社禁止记者报名等于自我抹黑
- 2017-01-19评论:无人机监管要纳入法治轨道
- 2017-01-19评论:高铁盒饭更需要市场思维
- 2017-01-19评论:“吐槽商品质量被批捕”的未竟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