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硬”手段留住“兰州蓝”(图)
曾经雾霾深重的“黑兰州”,经过短短三五年的治理,已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序列,并在去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深入兰州治污各个环节再探“兰州蓝”发现,“穷家底”逼出“穷省治污不靠钱”的“笨办法”。其严格执法“硬”减排、充分打好党委督查机制推动全员治污、向激发干部状态要治污潜力等做法,值得各地在治霾中借鉴。
但11月份以来连续多日出现的重度、中度大气污染,也揭示出兰州大气治污依然任重道远。采访中,当地一些干部、学者认为,兰州治污已带来能源结构、城市布局的优化,正从人防向技防、制防转变,但环保重大隐患仍未根除,污染类型发生变化,治污进入平台期和瓶颈期,亟待加大支持力度。
“兰州蓝”不会逆势倒退
“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远在西北的甘肃兰州,也曾饱受大气污染之痛,属于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兰州大气污染属于“自生型”污染,其中工业废气占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约50%,扬尘约20%,机动车尾气约17%,低空生活污染约13%。因此要治理大气污染,关键在于“自力更生”。
“一提到治污,一些企业就反映自身困难,希望政府支持。”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甘肃省环保厅副厅长、兰州市环保局原局长闫子江谈到,甘肃是“穷财政”,在补贴有限的情况下,拿出法律武器督促企业硬减排,“杀出了一条血路”。
2012年以来,甘肃省委明确要求兰州市委、市政府抓好治污这个头等大事。几年来,兰州“铁腕治污”,逐步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序列。与之相伴,2013年至2015年冬季,当地呼吸道疾病就诊病例分别同比下降27.3%、18.2%和7.5%。
然而,外界始终存在着兰州大气治污是“管出来”不是“治出来”的质疑。对此,多位受访的干部、专家表示,“管”为“治”腾挪出环境容量,优化了能源结构和城市布局,“兰州蓝”不会出现逆势倒退。
一是能源结构明显优化。曾经一煤独大的兰州,年燃煤消费总量如今控制在620万吨以内,比2012年减少395万吨。所有锅炉实行煤改气,今后兰州就是想戴“黑帽子”也不容易。
二是城市布局更为科学。随着一批大中型企业出城入园、兰州第二热电厂即将迁往郊区,老工业城市工业区、居民区“混搭”的难题逐渐破除,城区环境容量不断释放。
三是治理方式更为长效。兰州治污正从“人海战术”向“群防”与“技防”并重转变。100多个空气质量探测仪已被安装到兰州所有大型建筑工地和部分居民小区。兰州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武卫红说,兰州正制订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化建设方案,推动大气治污常态化。
刚刚走马上任兰州市委书记的李荣灿说,“兰州蓝”已是城市名片,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群众期待也非常高。尤其是全国其他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在好转,兰州不进则退。兰州市将自我加压,努力使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治污与发展实现共赢
近年来,从洒水、限行到企业出城入园,兰州大气治污一直伴随着争议和博弈。而“铁腕”治污的效果能否持续,取决于短期内发展、民生与环保的“硬”冲突能否在长期内转换为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个人利益的互利共赢。
以兰石集团为例,2013年,该集团带头出城入园迁入兰州新区,企业不但没有“死”,收入在搬迁前20多亿元的基础上增长近5倍,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36%。
采访中,兰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邢力峰等干部分析,从兰石集团看,出城入园要算3笔账,一是环保民生账,老城区腾出了环境容量,新建园区环保工艺达到最新;二是腾挪收支账,出城入园一拆、一建,看起来成本巨大,但厂区土地用途变更为商贸用地后价值翻番,有助于老国企转型发展走新路;三是企业转型账,兰石集团出城入园虽然破旧立新,但产业升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竞争力更强。
2009年,兰州GDP为925亿元,空气质量排名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一。2015年,兰州GDP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当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2天。近3年,兰州GDP增速分别为13.4%、10.4%和9.1%。
铁腕治污非但没有影响经济,而且产业结构还更趋合理。兰州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2.89:47.6:49.51变为2016年上半年的2.2:35.41:62.39。
大气治污进入平台期
尽管成果显著,但一些干部、学者仍然提醒,兰州大气治污进入平台期,重大隐患如不及时排除,空气质量难以根本扭转。
一是治理空间越来越小。到2020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须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实现空气优良天数全年超80%,即292天。今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有望达到260天,但与之相比还有一个月的差距。今年以来,兰州因沙尘暴出现污染天气近40天。此外臭氧超标14天,二氧化氮超标4天,邢力峰说,兰州大气治污要与老天爷抢日子。
二是污染类型发生变化。兰州过去主要是煤烟污染,近年来向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煤烟混合污染转变,治污方式亟待随之转型。
三是“不定时炸弹”拆除久拖不决埋下严重污染隐患。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年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分别占市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9%、15.9%和30.2%。由于历史原因,兰州石化布局在兰州市区的黄河段上游,一些设备腐化老化严重,已成为兰州环保和安全生产的最大“不定时炸弹”,但搬迁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采写记者:任卫东刘宗荣谭飞王衡张钦)
相关新闻
- 2016-12-29醉人“兰州蓝” 昨日市区天蓝水清空气好
- 2016-12-27保卫“兰州蓝”兰州市政府向市民发出感谢信
- 2016-12-27兰州高薪“服务型蓝领” 重塑就业愿景(图)
- 2016-12-23保护“兰州蓝”从细微处着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