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高台县:那些地名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积淀了一个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在高台县合黎镇六三村老一辈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马坊桥渐渐高,张家窑子低洼涝,刘家屯庄挨大刀,尹家墩用铁包,夏家庙让火烧”。其中,马坊桥、张家窑子、尹家墩、夏家庙分别为该镇六三村一社、三社、九社、五社、四社旧社会时所使用的地名。如今虽然这些老地名都已经不再使用,知道这些老地名的人也不多了,但是在卫星地图上依然可以查到这些地名。
马坊桥渐渐高:马坊桥,今已不存在,原址位于今六三村一社东北面,桥为木质结构南北走向的拱桥,横跨东西走向的排阴渠。因渠宽桥高,站在桥头看不见对面,“渐渐高”形容人往桥上走,越走越高。
张家窑子低洼涝:张家窑子,此处以张姓人居多,以烧窑为生,故称为张家窑子,位于今六三村八社六三小学西侧,“低洼涝”(方言)形容此处地势较低。
刘家屯庄挨大刀:刘家屯庄,位于今六三村九社,此处刘姓居多,为当地大户人家并有一座大庄院,故称为刘家屯庄。
尹家墩用铁包:尹家墩,位于今六三村五社,因处尹姓人居多,又因其村西面有一占地5亩高约15米的土墩,故称之为尹家墩。
夏家庙让火烧:夏家庙,位于今六三村四社北面,六坝渠北侧,为四社夏家人家庙。
根据六三村六社现年82岁的万进财老人讲述,之所以在当地流传这样的民谣,是因为这首民谣所反映的内容本身就是曾经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然而这首民谣并不是出自当地人之说,而是出自“东贼”之口。“东贼”是旧时当地人对土匪的统称,这些土匪大多为散兵游勇,残兵败将。因为土匪从东面来,回东面去,所以称其为“东贼”。据老人讲述,东贼会经常来这里打劫,东贼从东面来经过马坊桥先是洗劫张家窑子,因为张家窑子以烧窑为生也算是大户人家,洗劫完张家窑子之后一路向西到了刘家屯庄,刘家屯庄的刘姓人家是生意人,大家族生活在一个庄院里,有专门的护院,有一次东贼来打劫的时候,庄子上的人没有守住庄院,东贼攻了进去与庄子上的人发生了火拼,东贼杀了庄子上的人,抢了东西放了火,扬长而去。东贼出了刘家屯庄向东折返,此时,东贼打劫的消息已经传遍各村,剩余的七社、六社村民就举家逃往五社也就是尹家墩避难。为什么这两个社的村民会到尹家墩避难呢,因为前面我们说了尹家墩有一座占地5亩,高约15米的大土墩,类似于烽火的建筑,据老人回忆土墩中心下方有水井一眼、土墩上方建有大小房屋30余间,供村民使用居住,还建有防御设施,大多为石头、木头、桐油等,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且在墩台方圆5里设有巡房数间,用于夜间巡逻,因此形容为“用铁包”。尹家墩的尹姓家族有一油坊,为当地大户人家,也是东贼打劫的重点对象。东贼来到尹家墩,大户人家都把财物转移到墩上,又攻不下只好作罢东返。此时,东返的劫匪到了夏家庄子。夏家庄子的夏家人祖辈都为“骆驼客”,家中还有个酒坊家大业大,后人为其先祖在村子北边修了一座家庙,家庙为木质结构,基座是用长约3尺的石条砌成,可见其规模之大。东贼到夏家庄子先是在夏家庙放了一把火,庄子上的人都到了家庙救火,此时东贼乘虚而入洗劫了夏家庄子。在今六三村四社北面,六坝渠边上还可以看见夏家庙遗址,遍地焦土,翻一翻焦土还能发现几粒烧焦了的用于祭祀用的五谷杂粮。
虽然民谣中只提到了五个村,但是我们在翻开当地地图时发现,东贼打劫的路线恰恰在六三村的地图上画了一个椭圆,从东面往西到北再到东,无一村社幸免。
当然,一个地方地名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探索,是因为这些故事也是我们对一个地方地名背后历史的兴趣所在。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依稀看的见生活在故乡这片热土之上的先辈们的生活,令人遐想无限。
相关新闻
- 2016-12-27张掖肃南县隆畅河冰瀑美不胜收
- 2016-12-27张掖民乐生态工业园交出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 2016-12-272016全国冰雪山地马拉松赛在张掖举行
- 2016-12-27张掖明阳纸业因破坏环境被责令整改罚款1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