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发布卫生与健康工作成就与亮点 人均期望寿命又提高了一岁
原标题:我省发布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成就与亮点
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599.55万人
人均期望寿命又提高了一岁
中国甘肃网12月27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 金奉乾) 12月26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我省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成就与亮点。“十二五”以来,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599.55万人,出生率12.36‰,人口自增率6.21‰,人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72.22岁提高到2015年的73.25岁,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差距进一步缩小。我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28‰、6.40‰、15.07/10万。
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比国家要求多出28种
通报称,我省积极探索甘肃经验,持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就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540元,参合率达到98.62%。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50种,比国家要求的22种多出28种,人均报销达到3669.54元,救助对象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60.62%。
乡村和社区基本药物全部实施零差价销售
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实效,探索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315”模式,69个县的133家医院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庆阳市、白银市、酒泉市被列入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有序推进,乡村和社区基本药物全部实施零差价销售。在全省全面推行以病种为特点,以医师多点执业为保障的分级诊疗制度,分别选定了250种、50种常见病多发病限定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就医。
年底前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覆盖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以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提高贫困人口报销水平。从2015年起,对全省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普通农户提高5个百分点,2015年共补偿资金7816.86万元,受益34.39万人。从2016年开始,对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补助起付线从5000元降至3000元。利用中央和省级资金12.89亿元,对75个贫困县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投入建设,今年年底前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将达到全覆盖。
5年对5000多名医生给予处方权限制等处理
推行大处方、医疗质量和医疗事故月分析评议制度,有效治理抗生素滥用问题。推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公示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医疗服务收费检查,严查医疗服务中重复计费等问题。推进行风转变。全省5年因过度医疗等对5000多名医生给予处方权限制或记录不良业绩、罚款、降低职称、纪律处分等处理,有力强化了行风治理。
相关新闻
- 2016-12-27甘肃省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创新高
- 2016-12-27甘肃省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创新高 人均期望寿命73.25岁
- 2016-12-26《兰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 2016-12-22甘肃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哈达铺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