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 3至5年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网络
原标题:《兰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3至5年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网络体系
中国甘肃网12月9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刘晓芳)截至2015年底,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3.8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83%,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水平。我市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需求日益强劲。这串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背景,近日,《兰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今后,我市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加快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发展。坚持以“居家养老健康教育宣传指导为主、社区养老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为辅、机构养老医疗诊治康复为补充”的基本医养结合模式,通过3至5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基本满足我市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网络体系。
2020年养老床位达每千人两张
我市将依照《兰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需求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效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可以让更多老年人继续为社会多做贡献。做好老年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0%的乡镇卫生院完成全科医师居家老年人健康签约服务。80%的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包括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便民服务的绿色通道。城关区确定医养结合示范点8个、七里河区确定医养结合示范点6个,其他县区医养结合示范点不少于2个,各县区在总结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确定城关区、七里河区为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区。
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符合我市市情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基本建立,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持续的政策措施。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有机融合,覆盖城乡、规模适宜、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医养结合的养老床位达到每千人两张。
城关七里河率先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功能。基层医疗机构将65岁以上老年人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健康养老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团队签约式服务,将居家老年人预约挂号、转诊服务、康复理疗、慢病防治指导、养老健康知识普及等纳入签约范围。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要设置老年人康复床位,与辖区医院做好老年人“双向转诊”康复工作。
推进社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全覆盖。各县区政府要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单位、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等政策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辖区老年人户籍、信息等管理方面的优势,融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虚拟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对老年人服务的信息,配置老年人监控系统,以家庭为单元,建成“互联网+医疗服务”服务网络,适时监控老年人健康状况,打造具有养老照护、健康服务、生活扶助、心理慰藉、文体娱乐为一体的居家社区型养老服务模式。城关区、七里河区要先行先试,争取在机制上有创新,工作上有突破,力争在全市打造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经验效果。
加强县级以上医院老年病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包括中医医院)老年病专科服务能力建设,设置老年病门诊和老年病病区,设置床位不低于20张,开展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康复、老年病护理等业务。各级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或老年人开通预约挂号、就诊导引、“120”急救、大病转诊等服务绿色通道,门诊大厅设置老年人挂号窗口,配备高龄老人和残疾人轮椅、便民饮水机等方便老年人服务的设施设备。市级综合医院要开辟老年人重大疾病救治绿色通道,做好老年人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医院养老床位可作临终关怀场所
积极扶持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要按照《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积极举办内设医疗机构。无条件的养老机构要积极和属地就近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县级医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巡诊、中医保健养生等服务项目。2017年新设置的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00张以上的,必须内设医疗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同步验收。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医院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服务点,医疗床位不得低于养老床位的20%,设置床位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后期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的场所。通过内设医疗服务点、合作协议等形式促进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县级以上医院要建立老年人养老、疾病诊疗转诊转院无缝衔接机制,适时做好老年人疾病诊疗保障工作。
突出医养结合中医特色服务拓展。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点等为平台,大力推广和普及老年人中医药保健知识和老年人康复、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虚拟养老院、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要以老年人慢病防治为重点,推广老年人中医药食疗药膳服务项目。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开设中医医疗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托管或新办养老机构;鼓励中医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和开展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名老中医在养老机构举办中医工作室。
主城区建成18处“标准化”示范点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加强市、县区政府宏观调控配置医疗资源的职能,将社会资本举办的医养结合项目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包括医养结合的医院、养老院、康复院、护理院(站)、临终关怀院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合作模式举办医养结合项目,包括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鼓励民营医院、厂矿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所);鼓励民营医院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服务点;鼓励民营企业研发以老年人养生、保健为主的健康服务产品,积极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建设。通过3至5年,全市建成5个医养结合养老基地,主城区建成18处标准规范的医养结合示范点。依托市中(藏)医医院在安宁区建设全市第一家市级公立老年护理院,设置床位800张;依托市三院建设兰州市老年精神病患者康复养老中心,设置床位300张;在七里河区彭家坪地区选址建设养生养老院,设置床位2000张。全市依托医院建设的医养结合养老床位争取达到6000张以上。示范项目严格按属地化管理督促推进。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保障机制。出台老年人护理保障政策,将特殊老年群体(患有重大疾病、残疾、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计生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群众)护理费用纳入医疗保障支付范围。建立老年人民政救助、大病保险、高龄老人津贴、残疾老年人补贴等费用的无缝对接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签约式服务费用支付机制,通过政府补助一些、个人自费一些的方式做好全科医师团队签约式服务,调动基层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积极性。
相关新闻
- 2016-12-09兰州西固区开展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 2016-12-09甘肃省卫生计生委: 全省健康工具包入户培训率普遍不高
- 2016-12-08甘南州迭部县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 2016-12-08兰州新区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市容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