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镇原:产业扶贫为群众摘掉“贫困帽”
原标题:产业扶贫为群众摘掉“贫困帽”
通讯员 王瑾
为了早日实现脱贫目标,镇原县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在全县形成了“北部山区养羊、杂果,南部塬区苹果、养牛,中盛带动肉鸡养殖”的产业发展布局。
“经过两年时间,我的养鸡场已初具规模了,种类也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今年已出栏8000多只,纯收入近30万元。”屯字镇山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波高兴地说。
创业之初,政府给予他大力支持,让他对养鸡产生了兴趣,无论是在养殖场地的选择、鸡苗的筛选,还是养殖手续办理上,政府都给开了“绿灯”,在他资金遇到困难的时候,
驻村干部为他联系到了5万元的创业贷款,还介绍他到中盛公司学习养殖、防疫等知识,让他对自己的创业之路充满了信心。田波笑着说:“我就是赶上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好机遇,还有扶贫干部为我出谋划策,如今,我也有了‘造血’本领了。”2015年,他的养殖场就有了近20万元的收入,他也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屯字镇闫孟村作为该县有机苹果示范园基地,为了摘掉“贫困帽”,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庆阳北国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1031亩,建成千亩矮化密植有机苹果园,受益贫困户36户123人,户均增收4400元,人均增收1280元。
“我们的果园,给于老百姓的利润是最大化的,一方面,群众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补偿,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果园务工获得报酬,这也是我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庆阳北国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
镇原县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县上在发展苹果产业上,大力推广‘海升模式’和‘西农技术’,采取招商引资企业建园、农户入股合作社建园、能人带动大户建园‘三种方式’,以打造示范园为引领,带动群众栽果建园,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如今,镇原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新的增长极。全县种植瓜菜27.8万亩,总产值4.3亿元,新栽苹果1.9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49个,发展专业养殖村30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新建家庭农场10个,辐射农户8.6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88亿元。
相关新闻
- 2016-12-06张掖高台县霞光村扶贫记
- 2016-12-05白银靖远乌兰镇:“三个着力”助力扶贫攻坚
- 2016-12-05临夏东乡财政“一事一议”助力精准扶贫
- 2016-12-02张掖市顺利完成2016年精准扶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验收工作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