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点实施“三大行动”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全力打造“五个城关”举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兰州夜景 刘闵江 摄
站在2016年,回望城关过去五年的发展,有无数的成绩令人振奋,更有太多记忆值得珍藏,而这一切,都深深烙上了城关印记,每个城关人都是见证者。五年一个节点,对于城关来说,五年后又将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城关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给出了答案。
在11月17日召开的中共城关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城关区委书记韩显明代表第十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开宗明义地亮出了报告的鲜明主题——抢抓战略机遇,加快率先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而努力奋斗。这个主题不仅突出了报告的灵魂和主线,而且可以用言简意赅和清晰明了来形容。过去的五年,城关区无论在综合实力、城市形象、民生事业方面,还是在发展大局、党的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方面,都递交了令人欣喜的精彩答卷;未来的五年,报告也确定了清晰的目标任务:按照“1355”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这一目标,重点实施空间拓展、文化引领、教育发展“三大行动”,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深化改革“五项重点”,全力打造现代城关、美丽城关、宜居城关、平安城关、活力城关“五个城关”,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辖区百万居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事业获得大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攻坚克难、提升形象的五年,是城关夯实基础、集聚后劲的五年,是城关开拓创新、力促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城关区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大手笔推进战略实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圆满完成了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城关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平坦的雁滩路
主动适应新常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城关区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6年经济总量实现831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商贸业加快改造升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4比14.41比85.35。率先实施“全省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制定“2+X”区级优惠政策和措施办法,培育船说创业咖啡、西部创客等众创空间40个,建成首个民办公助生物化工科技企业孵化器。坚持以“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累计实施各类重大项目342个,投资总额为“十一五”时期的1.2倍;引进“四个500强”企业110家,新增中科大厦等10个总部楼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9%。
管理更加精细化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五年来,城关区始终把城市建设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五城联创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数字化、“门前三包”等管理模式,累计投入资金25.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2倍,在大气污染防治、违法建设监管、重点区域整治、市容市貌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征收500万平方米,全力保障兰渝铁路、北环路、轨道交通、盐什公路等重大工程实施,南山路及天水路、白银路上跨下穿工程建成通车。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环卫服务,实现监管与作业分离。全面实施“三不管”楼院提升改造,打造82条“城市管理示范化一条街”,集中开展黄河城关段、铁路沿线及城区三大出入口综合治理,特别是今年深入开展雁滩地区、“五小”行业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全力打通7条“断头路”,使雁滩市容环境面貌大幅提升,创造了“雁滩速度”。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新增城市绿地1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92%。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是成效最为显著、群众最为满意的“碧水蓝天”工程。
喷雾降尘作业
投入服务有保障民生事业协调推进
五年来,城关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资源,民生领域支出高达94.9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4倍,为民兴办实事80件,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36.5亿元,实施教育资源增容扩量工程,改扩建学校27所,新增学位5000个,组建十九中教育集团和4个教育发展联盟,被国家认定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县区。持续推进医疗事业发展,中医骨伤科医院晋升为“二甲中医院”,率先在全省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省级医院双向转诊。持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实施全国首批民生科技项目,率先在全省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升级虚拟养老服务模式,率先在全省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等“五险合一”,率先在康乐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大力实施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建成保障性住房2.49万套,实现491个三不管楼院物业管理全覆盖,建成15个标准化菜市场。持续打造民生就业360、虚拟养老院、社区少年宫、亲情助残等民生品牌,建成雁滩劳务市场和8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就业19.2万人;全力推进双联和“保民生、促三农”行动,为8416户困难群众谋发展、送政策、献爱心、解民忧;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新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家,惠及十万余名老人;建成社区学校少年宫29处,打造一刻钟服务圈20个;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政社分离观摩
平安建设再加力发展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城关区始终围绕“平安城关”建设主线,着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7类18个二级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和24个街道维稳综治信访司法中心,组建三级万人大巡防队伍,实施“六治”和两个“一万”工程,形成街道部门联动和网格化巡查机制,实现主城区治安巡查和视频监控全覆盖。深入开展反恐、反邪教和人民禁毒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访案件分级办理机制,实行定期接访、包案督办、带案下访等制度,推行“网上信访”模式,一批信访积案、群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力度,有序开展公证体制、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称号。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两个责任清单”,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九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逐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和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数字城管中心
教育实践不松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五年来,城关区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制定《关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流动党员、失联党员管理及党费收缴工作等更加规范有序。区委常委会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抓好学习教育,带头包抓重大项目,带头开展党建十四项调研等活动,区委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注重选用有原则、明是非、敢碰硬、有担当的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着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率先在新浪网开通全国首家区级政务微博矩阵,“城关发布”“掌上城关”客户端位列全省前列。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改革,率先在全省试点开展街道社区行政服务分离改革,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开展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机关党建“五务六位”工作法、学校党建“三师一建”、非公组织“双强六好”等创建活动,形成了“千家帮扶上联下进”“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代理制”等一批示范性成果。
纪律规矩挺在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五年来,城关区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干部作风建设贯穿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研究出台《关于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定》,建立挂账销号、红黄牌警告等制度,形成了崇尚实干氛围。制定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建立约谈提醒、签字背书、一案三查等配套制度办法,构建了“142”责任落实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作风各项规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整治突出问题”八大专项行动。五年来,开展作风建设各类监督检查300余次,通报和处理各类典型问题81起、174人。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始终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2013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信访举报909件(次),立案114件,结案10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7人。大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经费、职能强化等方面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三转”,新设立综合派出纪工委6个、街道片区纪工委5个,夯实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力量。
检查市场蔬菜
未来五年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
根据全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1355”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这一目标,重点实施空间拓展、文化引领、教育发展“三大攻坚行动”,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深化改革“五项重点”,全力打造现代城关、美丽城关、宜居城关、平安城关、活力城关。同时围绕这一目标,提出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一个跨越”“两个突破”“四个提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发展质量、城市形象、人民生活、社会环境显著提升,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分别达到49177元、29619元,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三大瓶颈”重点实施“三大行动”
城市空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承载,城市文化是持续发展的厚重积淀,人才教育是长远发展的核心支点,当前要突破三大要素瓶颈,变不利为有利,变制约为动力,努力推动在更长时期占领发展高地。
空间拓展攻坚行动。积极争取和紧抓国家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政策,加快土地开发整理,深入实施碧桂园兰州新城、白道坪整体改造、三条岺、三条沟等重点开发整理项目,到2020年开发整理土地20平方公里以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增加生态绿化、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发展用地,逐步推进大型市场外迁,有序推进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雁滩、东岗、伏龙坪及铁路沿线等片区改造力度,每年筛选包装启动一批改造项目,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完成改造250万平方米,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空中地下空间利用效益,盘活用好闲置楼宇,培育壮大楼宇经济、众创平台,探索开发地下空间,大力发展地铁经济、地下交通、过街廊道、立体停车场和仓储设施,实现公共空间的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逐步形成南北相向、多点支撑、布局优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文化引领攻坚行动。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政策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文化体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用,扶持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品牌、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以“互联网+”为背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文化贸易等新业态,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华源文化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超过6%。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两馆一场”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区级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配套建设街道、社区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国家级全域旅游区”建设,着力打造大兰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高标准建设上下通道、特色小镇,高层次推进农家乐“酒店式”改造,将兰山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避暑纳凉、观光游览、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加大优秀文化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承接举办国内大型金牌赛事、文化演艺等活动,着力打造金城社区艺术节、城关区文化旅游节、精品文化推介、特色文化专业展等品牌,构建繁荣发展、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文化发展新局面。
教育发展攻坚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三师一建”品牌,打造“四优教育”生态,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扩大教育总量,采取规划新建、提升改造、用地拓展、配建回收、恢复办学、职校转化、产权划拨、项目还建“八个一批”措施,优化全区特别是黄河北、雁滩、东岗等区域学校布局,组建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推进100个重点教育建设项目。着力抓好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聘任制、职级制改革,继续实施“三百双千教师培养工程”,全面落实奖励性绩效、救助基金、健康体检等措施,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教师。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管、办、评分离改革,深化多种模式办学、课程教学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全力抓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能力建设,提升“社区学校少年宫”品牌内涵,建设城关“智慧教育”云平台,促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协同发展,打造“基础完善、功能多元、均衡优质、西北领先”的教育强区。
抓好“五项重点”全力打造“五个城关”
构建都市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现代城关。坚持“高层级、高聚集、高辐射”发展方向,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突出产业优化调整。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支撑、构建多元产业新体系,打造互联网+经济、现代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养老服务和牛肉面五大千亿产业链;围绕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实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现代商贸业、新型房地产、商务会展、城市物流五大主导优势产业;围绕优化发展空间、集聚要素资源,打造武都路酒泉路中央商务区,建设黄河北、雁滩两大商业副中心,改造提升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东部四大商圈,推进九州、东岗产业园区发展,提升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补齐短板,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和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推进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创新创业步伐。持续推动“全省双创示范区”建设,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着力扶持创新研发,建设“A9创意国际园区”,打造“会宁路双创示范一条街”,形成辐射全省的双创示范基地。加强小微企业孵化培育,推动高成长性企业延伸产业链,建设实体经济产业园,到2020年形成100个西北领先的众创空间、“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放大“双创”的蝶变效应。
突出精细常态管理,全力打造美丽城关。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注重从根本上研究制定破题之策,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配合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大型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建设,打通小区街巷交通“微循环”,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深入推进“示范化一条街”建设,打造休闲商业、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各具特色的街巷,加快规范化夜市、标准化市场、社区便民店和垃圾中转站、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原则,全面构建“大城管”体系,理顺部门、街道条块管理机制,推行集中领导、分级管理,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管理职责,明确责、权、利,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全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加大精细化考核管理,提升专业化作业水平。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着力推进重点区域薄弱点、各横轴沿线、各大片区综合整治,加强雁滩等重点地区常态化管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加大两山生态保护和造林绿化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兰山”“城市花海”;改造提升南河道沿线景观,打造“兰州后海”;实施南滨河东路读者大道“破墙透绿”工程,将沿线单位自有绿地与绿色公园、水车博览园、雁滩公园形成衔接,构建沿黄河绿色生态走廊,形成文化浓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都市景观带。严格落实网格监管、洒水降尘、全域巡查等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打造“兰州蓝”城市名片。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全力打造宜居城关。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积极兴办惠民利民实事,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展各类就业服务平台,持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青年就业专项计划、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重点人群就业援助等工程,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推动“健康城关”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区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医养院建设、区疾控中心业务大楼、区妇幼保健所改造等基础项目,推广双向转诊、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专业康复等医疗模式,提升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和妇幼保健能力,加强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保障覆盖。进一步推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类救助制度的配套衔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失独家庭、重病患者、“三无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救助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性福利设施,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整体水平。推动民生品牌升级。进一步推广“智慧养老”“文化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智能化养老步伐;拓展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持续推动虚拟养老、亲情助残等民生服务品牌迈向更高层次。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力打造平安城关。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着力构建政府依法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社会治理能力。深化拓展街道综治维稳信访司法中心平台功能,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稳控,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建立社区帮教中心、疏导中心,加强刑满释放人员、问题青少年帮教安置。强化依法治区建设。持续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等专业工作者积极介入政府项目建设、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各个领域,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法队伍能力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网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城市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清单”,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分领域、分行业、分层面的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大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和追溯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防灾减灾体系和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全社会诚信自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创建活动。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全力打造活力城关。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推动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改革。深化行政服务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推动多证合一、网上办理等便民措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参与对外经济的渠道办法,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加强非公经济政策性、金融性、定向性扶持,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规范安全的市场环境。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让农民财产活起来、收益多起来。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投融资公司,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持续推进环卫、养老、卫生、助残、社区服务等领域综合改革,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完善资源交易、招投标、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平等参与社会服务。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
紧盯“全面小康”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抓实抓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一重大决定,必须学深学透,把握精髓、明确方向、推动实践。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持之以恒抓实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折不扣地贯彻好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发展提升领导能力。坚持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设各类高层次主体班次,通过异地培训、现场教学、专题进修、挂职轮岗,大力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内民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确保党员干部党性坚强、党纪严明、对党忠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区委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各级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党的纪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发挥区委总揽全局作用。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定期报告、领导包抓等制度,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职尽责和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对党委部门、人民团体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及时听取全区重点工作报告,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统筹各方、凝聚力量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创新党建服务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逐步推进村、村社区城市化管理,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分离改革,持续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加强党建阵地建设、规范党费收缴等工作,加快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政治过硬、服务高效、作风优良的坚强堡垒。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制定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党员流动前、流动期间、流动后等各环节的跟踪管理教育,切实做到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特别是要实施“归航工程”,唤醒党员身份意识,增强党员归属感。创新基层党建品牌。按照“市内一流、省内先进、全国知名”的定位,着力提升街道社区、学校、农村、两新组织、机关单位等各领域党建水平,深入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影响的党建品牌,为各级党组织树标杆、作样板。创新党建考核机制。突出“建强组织、配强干部、增强活力”要求,健全完善党建目标考核办法,分领域设置考核指标,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选人用人工作,打造忠诚队伍。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真正把事业需要、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合理使用起来。严格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落实民主提名、公开提名、按需提名选人用人机制,对拟提拔的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廉政法规、密切联系群众规定、法律知识考试,严格落实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确保干部使用程序规范。优化班子结构功能。充分考虑不同领导班子特点,推进班子成员知识互补、专业综合配套、性格相融协调、年龄合理搭配,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引才引智”计划,建立完善专家智库、特殊人才库、本土人才库,依托辖区各类优势资源,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电商队伍培养、急需人才引进三项重点工作,设立人才激励专项基金,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作为。
加强党员作风教育,持续反对“四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带着感情接近群众、多为群众利益着想,切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性深入街道社区、城市管理、项目现场、居民小区、对口单位、联系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指导帮助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大力弘扬狠抓工作落实的作风。全区广大党员要发扬“永远在路上”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恪守职责抓落实、紧扣重点抓落实、创新督查抓落实、盯住问题抓落实,切实解决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驰而不息反对“四风”。按照“抓常、抓细、抓长”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作风规定,健全改进作风的各项制度,加强明查暗访,防范查处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体责任。逐级传导责任压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细化完善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和班子其他成员职责范围内的领导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约谈、宣讲、督导、报告等制度,积极探索责任传递、压力传导向村、社区延伸的管用措施和办法。提高预防教育水平。突出关键领域监督。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干部任用、资金使用、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监督,拓展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方式,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严肃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兰州日报首席记者 杨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