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投稿

甘肃给“麻雀学校”吃“偏心饭” 不让一个孩子因学校布局调整而辍学

2016-11-07 08:44:1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甘肃给“麻雀学校”吃“偏心饭”不让一个孩子因学校布局调整而辍学

  记者 张丽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甘肃百人以下中小学共有8300所,其中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219所,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1190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办好小规模学校,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省教育厅对小规模学校实行重点项目倾斜、经费倾斜、师资倾斜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让念书的娃娃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学生的学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初冬的上午,兰州市榆中县雁字教学点书声朗朗。这个位于榆中县北山哈岘乡柳树村的教学点,仅存的一、二年级只剩下1名学生,带着孩子朗诵的是这里的老师魏传春。

  这样的农村“小学校”在甘肃并不少见。目前,甘肃百人以下中小学共有8300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219所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1190所。

  榆中县雁字教学点以前是一所完全小学,当时学校有5位老师,5个教学班,60多个学生。而如今,小学变为教学点,只招生一、二年级学生,学校只有1个学生。今年58岁的教师魏其裕在农村教了一辈子书,“我是看着农村学校一步步萎缩的”。

  今年六岁的王婷是该教学点的一年级学生,母亲蒋得霞双目失明,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父亲王兆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家境贫寒。家人不放心孩子去镇上的中心学校住宿学习,只能选择离家较近的教学点。

  对于魏其裕、魏传春两位老师来说,上班是个大问题,从县城到学校70多公里路,平时根本不能回家。同时,两个老师还要负责每周到中心学校去取王婷的营养早餐。

  “魏老师讲课我爱听,我愿意跟他学。”王婷说。尽管艰苦,但每天能看到1个学生按时出现在教室里,魏传春还是感到十分欣慰。

  榆中县哈岘乡学区校长白睦锦介绍,为了解决基层学校音美体教师紧缺的现状,学区安排中心校教师以走教、置换等形式解决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为了使每一个农村贫困孩子有学上,不辍学,从学区领导到学校校长,到每一位教师都秉承着“一个孩子也是一所学校”的理念,带着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和浓浓的教育情怀,想方设法解决任何一个农村贫困孩子的上学问题。

  此外,从政府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关心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标准化教学点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投入,使教学点的硬件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个老师的学校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这是一个让人疑惑的问题,是一个人造就了一所学校,还是一所学校造就了一个人?

  在陇南文县桥头镇,说起张军燕,没有人不知道她。一个90后女孩,独自坚守一所乡村小学,让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

  张军燕是文县桥头镇椿树坪小学的老师,这所学校只有一、二年级和学前班,她也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初到文县桥头镇的椿树坪小学,张军燕面临的第一课就是生存。当时的椿树坪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使用的依然是2008年“5·12地震”后修建的活动板房。她的宿舍是学校旁边村委会楼下的一间屋子。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山村,最难熬的就是漫长的夜晚,莫名的恐惧感常常袭扰着她。山里交通不便,从学校出发要花一个多小时步行下山才能到达公路坐车。

  当时,班上有一个孩子,由于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个孩子刚上学时胆小、自卑,接受能力差,简单的口算都做不对。张军燕多次和家长沟通,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孩子不仅逐渐有了自信,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四年来,我一直带着复式班,而复式班的教学模式是对一个老师极大的挑战,我大都采用‘同动同静’和‘动静搭配’以及最近尝试使用的‘垂直互动’的教学模式。垂直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不同年级同时在课堂上有广泛的参与互动,使知识在互动中得以理解和掌握。由于一节课通常要给三个年级的学生授课,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启发性原则,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张军燕说。

  文县桥头镇中心小学校长赵海育告诉甘肃经济日报记者,4年来,张军燕教了27个孩子,有不少已经升到更高的年级,去桥头镇中心小学上学了。近两年,在学区统考中,这个仅有一位老师的椿树坪小学,连续两次获得全学区第一的好成绩。

  政府给予政策倾斜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保留和设置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办好小规模学校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省教育厅表示,目前我省对小规模学校实行重点项目倾斜、经费倾斜、师资倾斜等一系列扶持措施。

  在项目建设、师资培训等重点领域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改薄资金按120%向贫困地区拨付,并优先改造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设施。

  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规模的学校按百人标准核定经费,对高寒阴湿地区学校按照其它地区的两倍标准拨付经费。在教师补充、教师培训、教师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规定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每个月不低于500元。同时,我省在小规模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了全省教学点数字资源的全覆盖。

  我省还出台了办好小规模学校的相关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我省将办好必须要保留的小规模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确保农村学生就近上学;各地将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让农村孩子所需寄宿条件得到满足;在师资配备上向小规模学校倾斜,并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待遇。

  此外,我省将在小规模学校探索一些学制方面的改革,在一些地区实行“三六学制”或“四五学制”,即小学前三年或是四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后半段到中心学校或是县城学校寄宿。以此来全面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的差距。目前,我省已经在天水、庆阳进行试点“学生不动,教师动”。教师由乡镇统一调度,由校车带着设备送教师到不同的农村学校,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确保主流学科的优秀教师到每一所学校都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任教。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