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兰州新区 > 新区动态 正文
投稿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兰州新区

2016-11-03 09:51:1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落户新区男曲国少队在兰成立

  中国甘肃网11月3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孔德胜 文/图) 正在筹建的兰州体育职业学院(原市体校)一直致力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11月2日,全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在该校召开,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批准命名兰州体育职业学院为“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少年男子曲棍球队也随之成立,并将以兰州为长期驻地。

  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主任、中国曲棍球协会主席雷军,甘肃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曲棍球协会副主席杨卫,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刘新平,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曲棍球部部长、中国曲棍球协会秘书长宗卫峰,甘肃省兰州新区科教文局局长王波等出席会议。

  会上,杨卫致欢迎辞,宗卫峰介绍国少队基本情况,并由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甘肃省体育局、兰州新区科教文局、兰州体育职业学院代表签署共建国少队协议。据了解,男子国少队成立后,国少队教练与队员将常驻兰州体育职业学院进行学习、训练。此外,会议上还公布了72家单位为“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其中兰州体育职业学院等18家单位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省体校等27家单位为中国曲棍球传统校;兰州安宁区万里小学等27家单位为中国曲棍球推广校。

  宗卫峰介绍说,2009年国家少年女曲队成立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曲棍球界对成立国家少年男曲的呼声日趋高涨,中国曲棍球协会着眼于长远,结合我国曲棍球男队实际,在总结国家少女队的成功经验上,成立了国少男队。组队消息发出后,辽宁、广东、陕西、兰州等地都有意承接球队训练,在反复沟通和权衡后,最终选择了兰州体育职业学院。国少男队的长远任务是为2026年亚运会并冲击2028年奥运会培养优秀运动队,阶段任务一是参加2020年亚洲U18青年锦标赛,力争进入前三;二是参加2023年亚洲青年锦标赛,力争取得世青赛资格。此次共有18名2002年出生的运动员进入国少队,他们是通过2016年1月和7月两次训练营从参训单位的100多名适龄运动员中选拔而来。此外,在2017年还将组织冬令营和夏令营各一次进行再次选拔,将在2018年9月正式完成国少队组队工作。经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中国曲棍球协会决定,从全国多个曲棍球训练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教练组,其中李雄任领队,刘东伟任副领队,张乃武任教练组组长,苏英亮、靳楠任教练员。

  雷军在总结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实施10年工作时说,10年后备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里约奥运会后,通过对项目发展理念、方向、措施等深层次问题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围绕着“我们与项目同成长”的理念,我们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再认识。今后,我们要在深化完善项目发展框架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把后备人才培养作为战略和重点工作,抓实抓细,创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路子,形成适合曲棍球项目文化特点和项目规律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体制机制,为曲棍球项目发展和水平提高,为我国集体球类项目水平提高,尽一点微薄之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尽一点微薄之力。

  兰州体育职业学院迁入兰州新区新校址后,总用地面积为457.628亩,在一期工程中建有综合训练馆、球类训练馆、射击训练馆、田径场、曲棍球场、垒球场、棒球场及生活、教学区等,二期工程有望年内开工,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14.88万平方米。兰州体育职业学院目前被国家体育局和手曲棒垒运动管理中心、田径管理中心批准命名为“国家垒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国家田径竞走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女子投掷项目奥利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如今再次被命名为“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兰州体育职业学院校长李雄说,“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落户我校,男曲国少队在我校组建,让我们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国少队”的成立将为我国曲棍球项目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学院将以此为起点,努力把学院建成西部一流的后备人才基地和专业化院校,为完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为中国曲棍球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