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天水清水举办“我为受灾果农卖苹果”网络销售媒体推介活动

2016-11-01 17:09: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中国甘肃网11月1日讯 (记者 南宏鹏) 天水“花牛”苹果被许多中外专家认可为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今年6月,连续两场冰雹灾害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今年清水县“花牛”苹果外形受损、销售难的问题,甘肃农村广播与清水县商务局共同组织了25家信誉度较高的水果经营店铺参与网络销售。

  10月28日上午,由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清水县人民政府主办,甘肃农村广播、甘肃文化影视频道、清水县委宣传部、清水县商务局承办的“我为受灾果农卖苹果”网络销售媒体推介活动在清水县清河湾举办,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工程,积极探索“媒体+电商”、“大小牵小手”电商发展模式,进一步推介宣传清水特产、助推清水电商发展、助力贫困农户增收。

  清水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振主持推介活动。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交通广播、经济广播、农村广播;文化影视频道、经济频道、都市频道、少儿频道、公共频道;丝路明珠网;甘肃经济日报、天水日报、天水在线、新农村报道等共计14家新闻媒体及县直各部门负责人,18乡镇分管领导和电商业务骨干参加了推介活动。

  推介活动上,县政府副县长杨庆森致辞并介绍了全县产业发展情况;省广电总台农村广播总监吴隽介绍了“我为受灾果农卖苹果”网络销售活动开展情况;县政府副县长王怀珍介绍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随后,14家媒体一行先后深入永清镇常杨村、陈家塬苹果种植地基、金集镇福英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就电子商务发展运营模式、供货渠道、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聚焦采访。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0月18号至11月18号,启动网店销售工作。第二阶段为11月18号至“双十二”前后,该阶段将启动阿里巴巴“聚划算”活动,预计两个阶段能为清水县销售50万斤受灾苹果。从10月18号开始,已有12家网店启动售卖工作,社会反响良好。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在大力动员电商力量的基础上,省广电总台积极协调驻清水县的8家省直“双联”单位参与网店销售和宣传工作,并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宣传优势,整合宣传资源,对此次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形成“电商+媒体”的新模式。

  近年来,清水县围绕建设全省核桃大县,牢牢抓住建设60万亩干鲜果基地和实现“人均两亩园,收入上万元”的目标不放松,倾全县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成了西灵山、石沟河、铁炉梁、三湾梁、响水河、水清梁“6个5万亩”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干鲜果基地53.3万亩,其中核桃42.8万亩,苹果10.5万亩,建成13个万亩核桃乡镇,110个核桃专业化村,2个苹果化乡镇,5个苹果专业村。建成16个企业大户流转建园点,创建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8个、核桃标准化示范园6个。清水核桃、苹果、花椒均已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产地质量认证,而且核桃、苹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展销会上多次获奖,2009年清水核桃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地质量认证,同年清水“薄皮1号”核桃产品荣获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优秀奖,在第二届中国北京·昌平苹果擂台赛上,“天汪一号”苹果荣获金奖、“阿斯”荣获优秀奖,同时以上两个产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2011年选送的核桃产品在第二届中国·浙江义乌林产品博览会上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奖;2012年在IP无线网络上成功注册“清水核桃”域名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陇宝”核桃、“宋川”苹果、“郭山”花椒品牌;2013年选送的苹果在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上获畅销农产品奖,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上邽红”苹果商标,2014年“清水核桃”被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五大果品品牌之一,2015年全县干鲜果总产量18.26万吨,总产值达到8.18亿元,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清水县按照“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市场运作、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示范引领”的电商发展思路,围绕“三有一能”目标,投资120多万元建成清水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与众创空间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基地;18乡镇全部建成电商服务站;采取“项目投一点、财政补一点、双联单位帮一点、企业筹一点、乡村两级挤一点、互助资金贷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举措,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149个,发展网店422家。建成清水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行公司化运作,为全县农村电商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抱团取暖的电商发展格局。预计到2016年底,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多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