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业创新添活力——金昌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综述
记者 刘兴元 金昌日报记者 闫庆玲
“十一”黄金周期间,在金昌市区延安东路的首嘉装饰公司内,工作人员仍忙着与客户沟通、设计装修方案、联系材料供货商……这家公司经理张浩坤,是一位大学毕业仅两年的年轻人,他得知在家乡金昌创业能享受诸多的优惠政策,于是怀着憧憬,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办了自己的门店。而2015年年底注册成立的花之缘饰品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转型,将产品打入了欧美市场,实现了接单、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销模式。
首嘉装饰、花之缘饰品的成功,都得益于金昌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生动实践。
政策扶持,助力梦想起航
为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创新,使大众梦想有舞台、创业有载体、创新有空间,金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创业创新政策措施,出台了《金昌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意见》《金昌市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金昌市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扶持暂行办法》《金昌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若干扶持暂行办法》等,对创业创新给予大力扶持。
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贷款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新创办并签订用工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贷款额度为200万元。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5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孵化器,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一年贷款贴息。
对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创新从事个体经营的,前三年给予每年9600元的税收减免。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前三年给予每人每年5200元的税收减免。
对审核入驻市内众创空间、开发区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县区乡镇平台创业创新的初创型企业,实行房租“一免两减”政策,即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减免70%,第三年减免50%;对进入创业一条街和创业创新示范园的初创型创新小微企业,前三年分别给予50%、30%、20%的房租补贴。
搭建平台,支撑创业创新
位于永昌县骊靬大道8号商铺的甘肃微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拥有面积200平方米的线下体验馆和面积1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培训中心,还自主研发了网络平台——微润易购,进行线上宣传拉动线下销售。今年截至9月底,这家公司实现线上销售52万元、线下销售83万元,并有力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走向全国。
近年来,金昌市积极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为创业创新者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创客”“众创”“电商”等多元化平台日趋完善。
甘肃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紫金家园省级众创空间今年共筛选15个项目入驻,并先后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甘肃赛区选拔赛中取得优胜奖;在第二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甘肃选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还与北京创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办甘冶院·北京创大创业学院。
金川集团公司搭建单位与单位、车间与车间、不同工种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为广大职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了平台。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有48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发明展等评选中获奖。
金川集团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建立了“镍钴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兰州理工大学金川研究院”;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兰州理工大学共建“金昌经济技术研究院”;金昌中圣基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同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甘肃超微粉体材料工程中心”等,使全市协同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金昌市创建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由金昌市科技大市场、科技孵化中心和创梦工坊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组成,为创业创新者找技术、找人才、找资金、找项目、找仪器和找政策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市区文化街被命名为创业创新示范街,目前已有95家商户入驻,共吸纳就业人员352人。目前,市里正在积极筹建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和物流产业孵化园。
实用培训,提高谋生技能
作为一家民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金昌市维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目前已成为周边农民工接受技术培训的基地,主要开展餐饮服务、电工、焊工、起重操作工、挖掘机司机等15种技能的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金川集团工程建设公司联营,建立了农民工个人档案,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及就业指导,创建了农民工就业“绿色通道”,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保障。学校还准备与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联合办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入职培训。
在积极推进“双创”工作中,金昌市把扩大就业的立足点放在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劳动者技能水平上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培训,确定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同时,加强与产能过剩企业的对接,加大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力度,使富余员工通过企业内部挖潜、开展“双创”、职业培训等措施实现转岗就业。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就业技能培训8571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28人、创业培训869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700人、职业技能鉴定11907人。开展农民创新创业指导培训500人,举办青年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创业青年132人,开展技能培训2期,培训青年254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800人、花卉绿化工种培训100人、专利申报和维权培训200人。为1119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多元,直接带动2534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