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正文
投稿

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三:就业脱贫拔穷根 自力更生暖人心——江西省龙南县创办就业扶贫福利厂,吸纳256名贫困人员就业

2016-10-14 11:15:5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法制报 作者: 责任编辑:尚志宇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编者按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老区开发建设和脱贫攻坚进行部署。在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的指导和推动下,各地主动作为,探索形成了一批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中国改革报正在推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最南端,就业扶贫对象中“4050”人员和残疾人的比例较大,大部分人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低,身体状况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针对这一状况,龙南县创办了就业扶贫福利厂。与龙南县工业园区的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这家公办福利厂内的工人全部是该县的贫困人员和残疾人。

  特殊群体捧上“饭碗”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全县就业扶贫对象共有1494户6000多人。”龙南县就业局局长刘明亮介绍说,这些就业扶贫对象中,精准扶贫人员和残疾人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普遍上了年纪,从未经过技能培训,有的人甚至几十年没来过县城,就业十分困难。

  2015年3月,龙南在全省率先创办了不以盈利为目的、扶持贫困群众上岗脱贫的公益性企业。“我们当时的出发点,就是想让这个特殊群体捧上‘饭碗’。”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厂长廖家利说,“福利厂不是福利院,也不是养老院,我们坚持鼓励劳动创造,引导员工自力更生,就业脱贫,不仅让这个特殊群体有尊严地拿到了一份工资,也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人生价值。”

  就业扶贫福利厂的日常管理与其他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很特别,智障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管理人员除了要做好“传帮带”,还要善于做思想工作,并主动学习基本的哑语,便于沟通。

  为防止智障残疾人走失,福利厂与电信公司合作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他们发了一块里面安装有GPS定位芯片的特殊厂牌,离厂刷卡。这个厂牌有紧急呼叫和定位功能,如果员工外出遇到紧急情况,可按下厂牌中一个功能键,发出3个短信:一个是给他们的家人,一个是给班组长,一个是给保安室。厂里保安室收到员工的呼叫信息,能将他的具体位置定位,方便掌握其行踪,以确保员工在迷路、发病等突发紧急情况时及时得到救助。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015年4月9日,福利厂开始试产运行。“我们这里的工种,一般工序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岗位分配也是量身定做。”廖家利举了一个例子:插花车间一般是年纪偏大的人,做一些仿真花卉和圣诞树;手脚较灵活的工人则安排在制衣车间。

  考虑到员工身体及年龄等特殊原因,福利厂采取企业化运作、人性化管理模式。就业扶贫福利厂里还为精准扶贫人员办理社会保险、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和提供免费食宿。

  身患脊髓灰质炎的龙南镇新都村廖光雄今年54岁,由于腿脚不灵便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全靠政府救济。2015年4月,廖光雄应聘进了福利厂,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当上了组装部的组长。他说:“在福利厂上班非常开心,大家如兄妹一样相处。我在这里找回了自尊,实现了人生价值。”

  来自汶龙镇石莲村的王庚华夫妻俩由于身体有缺陷,在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入厂以来,他俩以厂为家,积极肯干,生活越来越好。

  廖家利介绍说,就业扶贫福利厂第一个月实行保底工资1340元,第二个月起实行计件工资。目前,收入最高的能达到2800多元,一般的都能拿到1500元~1600元。2015年年底,厂里还根据各个员工的生产量,将企业的全部利润进行再次分配,也就是对员工实行二次利润分配,增加个人收入,工人们开心不已。

  据介绍,目前福利厂已吸纳256名贫困人员就业,其中,“4050”人员210人,残疾人42人。

  以点带面推动就业

  福利厂主要为精准扶贫人员、残疾人提供生产仿真花卉、圣诞树、彩灯和加工服装等技术要求低、工序简单的就业岗位。

  “如今,厂里的订单已经安排到了今年8月份。”廖家利向记者介绍,东莞一家大型制衣厂有个8万件的订单,本来准备发往广西,听了福利厂的情况介绍后,当即把订单转发给了龙南。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些爱心企业的善举,让工人的干劲更足了。“目前合作意向比较大的企业有5家,我们厂完全可以办下去。”廖家利信心十足地说。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就业扶贫福利厂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样本。龙南县努力构建就业保障体系,以就业扶贫福利厂为基地,开设乡级外发加工点和村级扶贫车间,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在程龙镇、武当镇和临塘乡等6个乡镇设立了就业扶贫福利分厂,为精准扶贫人员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同时,龙南县不断创新就业扶贫模式,设立贫困户自由生产组,创办就业扶贫服务中心,引导和鼓励服装、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扩大扶贫对象的就业选择性。目前,龙南县已有80多家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共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不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龙南县通过探索政府出资、企业运作、财政兜底的模式,让有一定就业能力并有较强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工作,使之在就业创业中脱贫致富,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尚志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