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投稿

【人物在陇原】吸收传统精髓把握当代气韵——浅谈王文本的书法艺术

2016-10-12 09:59:4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人物在陇原】吸收传统精髓把握当代气韵——浅谈王文本的书法艺术

  毛泽东《沁园春·雪》王文本

  宋·王禹偁诗联王文本

  清·严遂成《三垂冈》王文本

  唐·王维《书事》王文本

  宋·苏轼《题王逸少帖》王文本

  特约撰稿人林经文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先文后墨,几成定律;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处处充满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规律。启功先生曾说“写书法别说出新,当今之世能够准确模仿古人笔道的书法家我看都难找,继承、发展,先继承好了再说吧!”可谓一针见血。只有那些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深刻感受、体悟,有深厚感情的人,才有可能悟到书法的真谛,从而有所作为。中华民族庞大的艺术空间,包罗万象,缺少哪部分营养都不行。熔经铸史,是对中国文人注重学识修养最好的概括。王文本数十年的书艺追求,正是这一理论的有力诠释。

  多年来,王文本苦读文史,熟稔格律,对文史名篇熟读成诵。他神游万里,胸襟愈为开阔,对古典文学、古代史广为涉猎,体味万卷幽微玄妙之趣,养成真性情,不随俗浮沉,人云亦云。

  熟知王文本的同道大都明晓他的从艺之路。上世纪40年代中叶,他出生于兰州,因家境并不富裕,上中学期间假期打短工、拉架子车、摆小人书摊,借以筹措学费。但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从不气馁,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书,一有闲暇就认真阅读。经过苦磨苦练,青少年阶段便才华渐露,他的诗文在诗友之间已是小有名气,从此他到处寻师访友,也开始了他研习灯谜与书法艺术之旅。

  上世纪,古城兰州集居着一批硕学大儒,他们是从旧体制下过来之人。这些文人墨客或精于书画翰墨,或学富五车而任教席,或散漫游艺沉潜市井,或手艺精妙,乞米充饥。王文本从这些人处得益颇多。在这个文化圈子里,他的业师刘子荫先生博闻多学,充满才气而喜幽默,子荫先生精书法,通格律,善制谜,于赵董一派书法精研有得,王文本书法走向正途从其获益颇多。他的另一位老师郝进贤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大师,山水花鸟名噪一时,修养极深。执教于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的叶寓尘先生,精通梵文、日文、藏文。书法造诣亦在楷隶之间,善金石篆刻,于浙派印极有功力,是王文本经常出入问学的好师长。与其有忘年交的金玉振先生、骆石华先生皆为兰山名流,正是在他们的熏陶和濡染下,加之本人刻苦自励,勤奋自学,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

  王文本的书法,早期书作研习邓石如与朱克敏诸家,其后对汉代《西狭颂》下功夫临抚,渐入佳境,在行草书方面从二王入手,尤喜米芾、王铎,而具放逸灵动之趣。

  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笔结字技巧方面下过真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早期临摹的《西狭颂》就得老一辈书法家何聚川先生的称赞。他临仿的朱克敏几于乱真,而被金石篆刻家骆石华称为“王克敏”。他对陇右大家魏振皆先生的书法极有研习心得,每每与人谈起魏老,最为真切动人,谈起魏老书法特点,如数家珍,并用笔实践。

  王文本的隶书都是以古代经典书迹为依托,通过个性化的点画形态来表现,给人一种笔今貌古的清新感受。而在以上种种实践中,他始终把握技巧规律的个性化追求,在不同形式、不同书体的作品中显示出统一、稳定的个性特征,从而使自己的审美取向以及艺术风格得到凸现。

  品味王文本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求艺中包含着对传统精髓的选择吸收和对当代书法发展的认识把握。

  王文本的书法是从传统中一路走来的,然而他的风格又绝不是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重复模仿,而是透露出浓郁、鲜明的时代气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般来说,不论是隶书、楷书或是行草,古人在字形结构及体式上都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规律,对后人来说,在结体上自由发挥或变化的空间相对有限。相比之下,由用笔技巧而造成的点画形态则具有更为丰富灵活的变化可能。王文本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看他的结字,行草书主要来自米芾、王铎,夹杂一点王文治,楷书则脱胎于柳公权,隶书则汲取《西狭颂》、清人朱克敏,旁及魏振皆结体特点,但用笔无一例外我用我法,这一特点体现在他的隶书创作中更为明确,书写时能够一以贯之地运用自己的技巧和书法语言,凸显个性,构成自己的风格面貌。

  如果说王文本在基本技巧方面显示出对传统的追求以及把握运用能力的话,其对整体气韵的追求则显示出他在观念上“中和内美”的趋求。他的作品尤其是隶书,通过章法处理上连贯流动与聚散开合的表现,对轻重虚实对比效果的运用,营造出一种不同于前人,不同于今人的意象表现,坚韧有力,生动活泼,既非旧我,更寓新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文本在书法实践中讲求字外功夫,综合各种素养,达到统一和美。如蜜蜂酿蜜,博采精酿,终得甘饴。对各类文艺形式的创作手法的借鉴和融会贯通,是他的书法能够具备书卷气的主要原因所在。这里有在诗词上审美意境的理解,有金石气息上的熏陶,有考古和古文字方面的探索和爱好等方面的滋润。对甘肃当代书坛来说,作为老一辈书家,他综合素质的潜能,正在勃勃生发。我们热切盼望他佳作迭出。

  艺术名片

  王文本,1946年生。甘肃省书协第二届理事,甘肃省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理事,兰州五泉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兰州南北两山书画院院长,甘肃省绿化基金会生态书画院院长,甘肃省灯谜协会副会长。作为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王文本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蜚声甘肃书坛,是最早甘肃书法协会筹备组时期的会员,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甘肃省书协正式成立时他是会员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书展展出并获奖,作品收入兰州市书画长卷;1983年作品东渡日本展出,被日本东京恒文出版社收藏;1998年作品入选跨世纪工程的“中国常德诗墙”等。曾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词条收入1991年版的《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词典》。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