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天消费4千亿,旅游质量如何?
刘鹏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10月5日中国旅游接待人数达0.83亿人次,同比增长10.7%;旅游消费66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幅13.3%。1日至5日,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已超过4000亿元,达到4062.5亿元,旅游接待人数接近5亿人次。
如果单从数字上来看,十一国庆前5天,我们的旅游消费就超过了4千亿,这确实是可喜的。而且这个消费总量,也进一步证实了发展旅游经济对推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但仔细一算,我们似乎又不能高兴得太早。一方面,4千亿是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撑着的。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近300元而已。即便按纯旅游接待人数5亿人次算,一人消费量也就810多元。
另一方面,与高涨的旅游消费数字比较,因为集中出行、景区接待能力有限、道路资源容纳能力等原因,游客的旅游感受与质量,明显出现了下降。
比如,一些景区,游客来了之后,遭遇限票、限流,虽然有“明年再来”的安慰,但白跑一趟的失望与失落心理,难免让人有所心塞;比如在某地某高速路服务区,因为女厕所蹲位较少,结果女士被迫“占领了”半个男厕所;比如在四川乐山,有游客排队3个小时,结果只看到了乐山大佛的一个耳朵;比如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天黑了还有游客在排队,即便上了长城,也是人挤人、摩肩接踵;比如在一些景区,游客到寺庙等地上香,遭遇“天价香敛财”;比如高速路上,无论是去程还是返程,都堵成了“一锅粥”;如此等等。
这些“糟心”的感受是花了同样多的钱,却没有享受到同样旅游服务的直观体现。而如果以牺牲游客的旅游质量与良好体验为代价,来换取丰满的旅游消费数字,明显不是人们所期待与需要的。
因此,莫再宣扬消费数字,更莫再单纯地夸赞旅游增长,想想如何分流,如何让旅游火热情况持续,如何实现淡旺季消费与收入等相对平衡?这些,明显比5天消费4千亿更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