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九月的会宁,山梁沟壑上点缀着泛黄的绿意,会宁人已经开始迎接秋收。
周湾村的孩子们停止了奔跑玩耍,瞪大眼镜看着停在村里的几辆车,下来很多头戴红军帽的年轻人,最显眼的是他们胸前的照相机,手里的摄像机,他们迎着孩子们淳朴的笑脸走进村民家里。
9月2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媒体采访团在中央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的组织下,向会师纪念塔敬献花篮。他们走进会宁县周湾村,来自全国60家媒体的记者们走访村民,探寻这片红色故土上的故事。
周湾村,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韩家集镇,是会宁乡村的代表。
会宁有三张名片:“红色圣地”、全国“状元县”、“全国贫困县”。
第一张名片,“红色圣地”。会宁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的地方,现存的会宁三军会师旧址、会师楼、红军总司令部、古乐楼、红军大学、联欢会旧址、将帅碑林都是革命先辈艰苦卓绝奋斗的印记和写照,是中国长征胜利的标志。
第二张名片,全国“状元县”。会宁曾是让全国中学生佩服的“高考状元县” 。1995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甘肃有个“状元县”》后,这个甘肃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从此广为人知,曾经30年间考出大学生5万多人,平均每10户有4名大学生,每年输送大量的大学生进入社会,是甘肃省乃至西部大学生最多的地区,有“状元之乡”“高考状元县”的美称。
第三张名片,“全国贫困县”。会宁曾是让甘肃人心痛,让全国人民牵挂的“贫困县”。2010年,曾经温暖全国的“母亲水窖”就在这里启动,兴建了849眼水窖以缓解这里的农村饮水问题。随之被关注的也是贫困,从1986年,我国首次划出273个国家贫困县,到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全国贫困县名单中,会宁县一直入列。如今,会宁已经是甘肃省脱贫攻坚显成效的重点地区了,2015年共退出贫困人口35059人,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97541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34元,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和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2015年以来,会宁扶持了1.8万户贫困户发展“全膜种植+养殖业+劳务输转”,8000户发展“全膜种植+特色种植+劳务输转”,2907户发展“全膜种植+多种经营+劳务输转”,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三种形式增加农民收入。韩家集镇,重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当地人已经处处盖新居,家家换新貌。
除此之外,会宁还有7张名片,会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特色。
第四张名片,1997年,会宁县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五张名片,2008年11月,会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第六张名片,2003年8月,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小杂粮之乡”。
第七张名片,2004年1月,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定为“中国肉羊之乡”。
第八张名片,2009年12月,会宁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第九张名片,2010年8月,会宁在“第六届中国旅游城市(县)发展大会”上被评为“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称号。
第十张名片,2010年4月,会宁在上海“迎世博· 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高峰论坛”上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