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点大成效
——大病医疗保险被百姓称为“救命险”
在天水市秦安县叶堡镇叶堡村,我们见到了二类低保户董长大。
董长大一家的生活原本平静、幸福。董长大干农活是行家里手;妻子秦平菊操持家务是一把好手;儿子董金明性格活泼,是家中的希望。
然而,命运捉弄人,和谐的家庭,被病魔无情摧残。2007年,儿子董金明被确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年的医疗费用,使得董长大一家负债累累,但是儿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妻子秦平菊又被确诊患有肝硬化。
董长大说:“每天眼睁睁看着媳妇和娃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啥也干不了,当时就觉得日子没有指望了。”
董长大一家的经历是不幸的,但不幸中的万幸,秦安县正在探索实施“两保一孤”大病医疗商业保险,将农村的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家庭人员和孤儿,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纳入“两保一孤”大病保险投保对象。年度保险费,由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两保一孤”人员代缴,不足部分由中国人寿秦安县支公司承担,“两保一孤”个人不用缴费。
董长大于2016年3月30日向中国人寿公司秦安县支公司报案登记,4月9日做出理赔,共2人次,4万元。
这4万元,给这个饱受煎熬的家庭带来了曙光。临别时,董长大对我们说:“我一定把媳妇和娃照顾好。”
挪穷窝换新房
——扶贫贷款帮穷苦人过上了好日子
整洁的院落,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这是天水市清水县太石村村民蔺建明的家。
挂在客厅的全家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蔺建明向我们介绍:“这是刚搬进新家的时候照的。”
照片上三代同堂的家庭,住进新房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笑容里。
蔺建明一家原来住在山里。2013年6月19日发生的山体滑坡使得蔺建明原来的住所成了危房。
清水县委、县政府对蔺建明所在的郝罗组实施了整村易地搬迁。
蔺建明笑着说:“因祸得福啊,搬到外面来,眼光也开阔了,接触的事情也多了,挣钱也更容易了。”
虽然最终得偿所愿,但那时蔺建明为了建房款着实纠结了一阵子。县委、县政府给每一个易地搬迁户发放危房改造款和住房补贴,不足的部分,向农户发放双联贷款。
贷还是不贷?这是蔺建明的一个问题。蔺建明说起当时的顾虑:“一个是,‘无债一身轻’,这句话是古训啊,能不欠债就不欠;二是,别人把钱给你用,肯定不能白给嘛。贷款要抵押呢,我们农民拿啥抵押呢?贷款利息那么高,光利息都还不起;三是,不要说贷款,最近的银行在县城,很多乡亲一辈子银行里面都没进去过。”
蔺建明对贷款的顾虑,正反映出了金融扶贫的瓶颈。这个瓶颈直接制约着金融扶贫的推行。
为将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资金倾斜力度、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金融机构则增设更适合农民的贷款项目,在村镇设立金融点,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蔺建明笑道:“双联贷款,利息才4厘多,还不用我们抵押,政府替我们担保,这么好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连选址带修建,只用了1年多时间。2015年,我就把新房子住上了。明年我的贷款就还完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明年,我多贷一些,在院子里开个‘农家乐’。”
从蔺建明家出来,看着眼前的小庭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金融扶贫撬动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一双手,更撬动了人们的一颗滚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