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华亭:农村传统技艺面临断层困境

2016-09-28 09:23:0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农村部分传统技艺面临断层困境

  记者 叶海荣

  传统技艺的重要地位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在不断发展,民间传统文艺表演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重新走上舞台,折射出农村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于文化元素相对厚重的农村,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历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

  华亭曲子戏是当地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50岁的曲子戏传承人代表姬亚宏自13岁学唱曲子戏,据他介绍,曲子戏传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历来婚丧嫁娶中的重要表演。“如果说秦腔是西北人的根,那么曲子戏就是华亭人的魂,是当地老百姓的情。”这是姬亚宏及当地曲子戏爱好者、传承人对曲子戏的定位。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文艺,但我们这些60岁左右的人反而觉得听曲子戏更有意思。”西华镇草滩村一位60多岁的村民告诉记者。“农闲时村民们看看表演,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乡村民风。”华亭县西华镇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以逗乐为主的民间小戏——崆峒笑谈是平凉乡村自发组织的娱乐项目之一,据崆峒笑谈演绎中心副主任李丹宇介绍,崆峒笑谈并不是一种现在才兴起的娱乐小戏,而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与曲子戏不同的是,笑谈的表演更加生动有趣,这门记录泾河两岸生产生活点滴的民间艺术透露着人们的生活面貌,在观看中不少人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曲子戏与崆峒笑谈也有交融的部分,曲子戏里的喜剧部分就是崆峒笑谈。从李丹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名片”,也是如今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部分。

  传统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随着社会发展及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农村,多样文化的发展,给土香土色的曲子戏给予了一定的打击。据了解,早在1990年前后统计,曲子戏剧目失传50多个,曲牌失传一半,曲子戏面临断档和失传的危险。

  传承人老龄化无疑是目前传统技艺传承困难的重要原因。姬亚宏告诉记者:“曲子戏的传承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后继乏人,如今的传承人老的老、小的小,中年人跟不上;观众一般也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算遇到极个别喜欢曲子戏的年轻人,参加几次活动也都走了,如今很多戏班人员已经跟不上了。”

  今年已近50岁的平凉市民赵江茹痴迷于崆峒笑谈的表演、编剧。她告诉记者:“一直很喜欢表演,笑谈带给人们的乐趣很多,但目前不到二十人的团队里,年龄最大的54岁,平均年龄40多岁,却没有一个年轻的表演者。”

  传承人老龄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民间艺人、传承人数量短缺对于技艺传承更是“雪上加霜”。据介绍,目前华亭曲子戏的传人大概只有100-200人,而西华镇文化传承中心也仅有27名专业表演者。

  据了解,作为草根艺术的崆峒笑谈虽然深受人们喜爱,但同样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和人数少等问题,崆峒笑谈传承演绎中心专业演员不到20人,平均年龄已达到45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文化似乎逐渐成为老一辈人的印记。“现在年轻人都去外地上学或工作,中年人奔波在挣钱养家的路上,有些人家嫁娶直接请城里的乐队,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的人真的不多。”草滩村一位喜欢听曲子戏的老者告诉记者。

  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繁荣本土文化有重要作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技艺面临断层危机,对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利影响毋庸置疑,更严重的是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将面临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的“绝望”。

  薪火相传是重任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歌舞、传统体育比赛等民族民俗活动。

  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因农村传统文化分散、民间艺人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仍面临一系列难题。李丹宇认为,作为群众化的艺术,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原生态的保护、原生态的演出,要发扬光大必须有更多人参与,特别需要搞群众文化的人参与,但农村对文化的支持力度不够,因为生产劳动等因素,表演不能常态化,所以传承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人,但现在的传承面临断代问题,下一代人在上学,中青年都在工作挣钱,老一辈人会那门技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这些都是目前传承中遇到的难题。

  兴趣、爱好似乎是当前这些民间技艺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传承者挑起的是责任的大梁。在台上表演了近30年的姬亚宏告诉记者:“老前辈们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们这一辈就丢失。为了解决曲子戏没有年轻人学习这一问题,县上每年都会办一期曲子戏骨干培训中心,但因报名人员必须有基本功和年轻人对这门技艺喜好者甚少,传承仍是个大问题。”

  为保留传统技艺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不少民间艺人坚守的动力,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止是民间艺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体人民的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