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兰州城关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2016-09-26 10:41:1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原标题:让梦想在这里起航

  城关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中国甘肃网9月2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双创热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作为省会兰州的中心区,城关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角,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和驱动力,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资本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以企业成长带动产业发展、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探索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奖励和双创大赛等活动为载体,以投融资配套服务为补充的创新道路,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万众创新东风起,大众创业正当时。为在更广范围内激发、调动青年双创积极性,城关区继2014年联合12家众创空间举办以“创新点亮青春,创业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城关区首届双创(创客)大赛后,于今年初又启动了第二届大学生双创大赛,经过七个月的项目征集和初赛复赛、决赛终于本月25日在兰大圆满收官。这是城关区为营造双创的良好氛围,在辖区掀起的新一波创新创业浪潮,更是该区举行的以深度挖掘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优秀双创人才及团队为内容的双创活动。

  共搭舞台助力创业梦激情上演

  创新创业,是一座城永葆活力的源泉,而青年则是双创的生力军。中央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以来,城关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大机遇,不断在政策资金扶持和众创空间培育、创新企业孵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率先在全省实施“双创示范区”建设,积极为这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力军,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

  今年三月上旬,根据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的安排,城关区启动了第二届大学生双创大赛。此次大赛由区政府主办,大赛各项活动由区科技局牵头,区双创办和区就业局共同承办。大赛以“创新创业创意”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和推进中央、省市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集各种创新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发现城关辖区范围内各类创新创业新业态。

  “城关历来重视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激情,而举办大学生双创大赛就是一项重要举措。”据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深化政府与高校、社会和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同时采取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扶持政策措施,吸引和汇聚更多人才、项目和资源落地城关,为加快城关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也希望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双创大赛,为更多青年创新创业提供项目、资金技术和场所等各方面支持,激发广大青年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时该区在大赛筹备中,还列出了专项奖励经费,扶持评选出的优秀项目。对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项目,政府将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同时对获得优秀组织奖和组织奖单位,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据悉,此次总奖金逾100万元,获奖项目除奖金和证书外,大赛组委会将优先推荐其进入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其成果的转化;推荐申报省市区科技项目扶持;享受城关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各项孵化政策及创业就业扶持政策。

  精心组织广邀各路英雄来论剑

  广发英雄帖,招揽天下英才。此次大赛自今年三月启动后,各媒体便竞相宣传大赛事宜,大赛报名点也在省城兰州大学、西北师大等11所高校同步设立,辖区十余家众创空间鼎力协助,引来各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城关区作为全省双创工作示范区,不仅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的创新创业人才,并拥有省内一流学府和科研及投资机构,这些都使得本次大赛双创氛围格外浓郁。于是在万众期待下,城关区拉开了一次以深度挖掘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优秀双创人才及团队为主要内容的双创活动。

  在短短几个月内,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征集,包括创意设计、创新科技、“互联网+”、智能硬件开发、生态农业开发等各界新锐在内的782支团队的2846名大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初赛推荐参加复赛项目共156项,其中高校共推荐复赛参赛项目139项、已毕业大学生参加复赛项目17项。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从参赛者的双创项目来看,不但有凸显自主研发、推广性强的新型技术特点,也有打破传统市场营销的新理念,整体呈现出参赛人数多、项目领域宽、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大批优秀的创业青年和创业项目纷纷涌现。

  6月24日城关区科技局组织大赛评审会议,邀请评审委员会成员兰州大学万红波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果建华主任等5名专家评审对报名项目进行初评,大赛组委会于7月2日在兰州日报、城关科技网向社会公布了复赛结果,截至公示期结束均无收到异议信息。7月15日邀请中国火炬创业导师、兰州理工大教授赵子文在区众创空间——甘肃1898咖啡馆对参加决赛的60个参赛团队的120多名青年学生进行双创实践培训。8月4日组织召开了决赛第一阶段评审会议,国家火炬创业导师万红波教授、赵子文教授、甘肃省创业导师师岩作为评审专家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提交的55项入围决赛的项目商业计划书和PPT演示文稿进行书面评审,55个有创意、有内涵、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最终有22个优秀项目进入了决赛。

  奇思妙想创业新项目开辟未来

  9月25日,城关区第二届大学生双创大赛总决赛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举行,22个优秀团队带着创新创业项目齐聚兰州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展开激情“论剑”。参赛选手和评审专家、大众评审等共聚一堂,共同唱响了创新创业的主旋律。经过近七个小时路演、现场答辩等多个环节,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

  其中,全新清洁空气类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及推广、地面轨道式循环链车提沙储能电站、荒漠化盐碱地胡杨种植技术应用与推广、蔓点生活:一个基于鲜花产品的O2O平台等4项目获得一等奖;烟草废弃物制备生物质活性炭、风机塔筒清洗机器人、益暖涂料、新型超级多孔炭材料的开发研究及产业化、新型洗碗机等7个项目获得二等奖;高效易分离净水剂及净化器的开发与应用、耕种一体化农耕机、家庭污水再利用的循环处理设备设计及其商业化推广、校园菜鸟驿站等11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此外还有33个项目获得优秀奖,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获优秀组织奖;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获组织奖。

  这些涉及环保、“互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让现场观众啧啧稀奇,也让专家评委眼前一亮。“这些年轻人,太有创意了!”一直在倾听选手推介项目的市民黄生说,创新创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比赛相当成功!”作为大赛评委,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火炬创业导师万红波对大赛评价颇高。他说:“大赛组织形式良好、参赛项目新颖丰富、参赛选手来源广泛,充满了智慧与激情。”

  甘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师刚,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火炬创业导师赵子文,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董事长张学智,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振岐,甘肃得力帮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军,兰州银行城关管理行行长刘靖等评委、嘉宾在点评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参赛项目和大学生现场对项目的阐述存在不足,但总体来说比赛非常成功。同时,他们也建议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能够把眼光拓宽一点,尽量选择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加大扶持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

  第二届大学生双创大赛结束了,后期服务和扶持还将继续跟进。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获奖的项目或团队有意愿,将被推荐到该区众创空间,在享受开放工位、免费宽带、工商注册、税务代理、法律咨询、财务顾问、专利申报等便捷服务的同时,更有创业导师和创业成功者为团队提供专业辅导。同时还将为创业者项目提供政府扶持资金对接,金融机构融资对接,风险投资、众筹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帮助创业者今后在创业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城关区委书记韩显明说,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将全面推动城关区乃至兰州市双创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引领网络时代双创新趋势。鼓励引导和支持大众自主创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创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为融入丝路经济带发展打造新引擎。城关区代区长高文阳也表示,此次大赛是该区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加快建设双创省级示范区所做出的一次重要实践。大赛为大学生搭建了双创对接合作和交流展示平台,不但能够整合集聚区域内双创资源,促进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本有效结合,而且可吸引更多优秀双创项目与人才在城关落户。

  另据介绍,城关区现有中央、省市驻区单位1899家,8万大学生,20多万科技人员,非公组织近10万户,各类金融机构576家,物流企业100余家,商业网点4万多个。为积极落实和推进全国和省市创新创业战略,该区相继出台城关区关于落实双创的实施意见、城关区众创空间扶持办法和众创空间认定办法、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按照“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思路,施行创业园区的精准帮扶,并建立了“2+X”双创政策体系。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同时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设立1亿元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按照1比20的放贷比例撬动资金20亿元,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