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投稿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借鉴古丝路经验 促新经济带建设

2016-09-21 08:40:09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梦汇敦煌 情连文博——大型网络系列宣传活动【专题】

  原标题:在《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论坛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表示:

  借鉴古丝路经验促新经济带建设

  樊锦诗 记者 丁凯 摄

  讲座、学术会议……去年3月卸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以来,樊锦诗的日程依旧安排得满满当当。1962年,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实习后,樊锦诗便与莫高窟“相生相融”,再也没有分开,被誉为“敦煌的女儿”。谈到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樊锦诗表示,希望世界各国借鉴古代丝绸之路千余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共同携手,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樊锦诗说:“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发展的一千年,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长期持续的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吸纳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精华,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催生了公元4至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和窟内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尊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公元5到11世纪的6万多件文献和艺术品。”

  敦煌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承担着曾经的中国与世界沟通往来的重任,研究了一辈子敦煌石窟的樊锦诗,谈起莫高窟内的文物文献如数家珍:“莫高窟的佛教石窟艺术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除了保存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艺术、文学、经济、科技、民俗等珍贵史料外,还保存了许多反映古代亚欧文明的材料。如莫高窟公元5世纪彩塑佛像穿的贴泥条的袈裟,表现厚重的衣服,是罗马式的长袍,又受到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洞窟中绘画的希腊爱奥尼亚柱式,是中亚接受的希腊文化又影响了敦煌;莫高窟早期禅窟、中心塔柱窟等洞窟建筑形制,彩塑和壁画中的佛陀、菩萨形象表现的犍陀罗、马图拉和笈多等风格,象鼻人身的毗那耶伽天等印度教神祇的图像,以及大量佛教译经,是来自南亚印度的影响;壁画中身着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服饰的各国国王形象,敦煌西北长城遗址发现的栗特商人以粟特文字写给撒马尔罕主人和亲属的信件,及唐贞观十六年壁画中表现的康国女子表演的弧旋舞,是中亚文化的呈现;壁画中的武士骑马回身射虎图、战马身披的马铠、各种环形联珠纹图案、高透明度的玻璃器皿,以及莫高窟北区洞窟出土的波斯银币、藏经洞出土的波斯摩尼教经典、祅教女神图像、景教经典等,是来源于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公元10世纪绘画的中国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图’,描绘了朝鲜半岛‘新罗王塔’‘新罗送供使’‘高丽王使’的形象,是和东亚古代文化交流的反映……总之,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多元文明荟萃的文化艺术宝藏。”

  敦煌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一千余年的历史遗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历史经验和启示,文博会的召开,将增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和提升力度。谈到敦煌文化对于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启示,樊锦诗表示:“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要不断吸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并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交流是长期的、和平的,并可增进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与互相信任,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对话,共存共荣。古老的丝绸之路曾经为人类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着谋求和平发展的任务。世界各国应该借鉴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开展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首席记者 张子艺)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