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正文
投稿

兰州石化12年助学路圆万名学子求学梦

2016-09-20 09:47:08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12年,足够一颗种子成长为繁茂大树;12年,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会成长为一个壮硕的孩童。如今,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活动也走过了12个年头。12年来,活动每年都为近1000名贫困学子雪中送炭;12年里,已累计出资1370万元,资助10000余名贫困学生。对于未来,兰州石化公司奖学金发放工作相关负责人说,“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12年,如果把12年看作一个轮回,我们现在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会在下一个12年甚至更久的未来播撒更多的光和热。”

  春风化雨收获感恩果实

  “我是旱地的禾苗,中石油就好像甘露,赋予我梦想的阶梯,助我更上一层楼。”“中石油奖学金对我们寒门学子而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我们精神上的鞭策和鼓励。”12年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收到了无数封来自全国各甘肃籍学子的信件,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饱含着寒门学子的感恩之情。

  珍藏着这些来信的兰州石化公司团委书记王笑世感慨地说,“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就成就了一个未来、一份希望,就弘扬了一种社会风尚,传递了一种社会真情,这是我们兰州石化扶贫助学工作一直坚持的信念,更是我们中央在甘骨干企业应当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王笑世看来,这项由中国石油出资,兰州石化公司、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学生联合会于2005年共同发起的“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活动不仅帮助广大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更将一颗颗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种子种进了他们心中。

  让王笑世记忆深刻的是,在去年得知中国石油“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将在甘肃通渭县举行发放仪式的消息后,年轻的乡村教师郜宏乾连夜写了一封感谢信,并专程赶到活动现场诵读这份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他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王笑世说。

  2009年,正是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帮助下,郜宏乾得以顺利就读天水师范学院。那年夏天,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郜宏乾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家里的光景太差了,母亲常年患病,父亲身体也不好,家里除了种地再无其他经济来源,弟弟上学也得要钱。”无奈之下,郜宏乾含泪收起了录取通知书。

  通渭县委、团县委在了解情况后,帮助郜宏乾和弟弟申请了中国石油“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加上申请的助学贷款,最后凑足了我上学的费用。”郜宏乾说,“奖学金不仅给予贫困学子物质上的资助,更增强了我们实现理想的信心和勇气。”如今,郜宏乾在通渭县鸡川中学任教,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种植希望广撒爱心种子

  目前,“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项目在甘肃覆盖的县(区)达到13个,其中还包括东乡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个少数民族县(区)。

  东乡族大男孩牟忠胜如今已经是南昌工学

  院大二的学生,当年他是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黄牟家村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当录取通知送到村里的时候,村里父老乡亲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这个山村,“多少年来就没听到过送通知书的鞭炮声”,牟忠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乡亲们闻讯赶来,要争着看看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啥样子的。

  那些天,宁静的小山村因为一纸大学通知书热闹了起来。可热闹过后,牟忠胜却为自己的学费开始发愁,对山区农民而言,一下要拿出近万元学费,让这个贫寒的家庭无力承担。一家人从喜转忧,又为牟忠胜能否顺利入学而发愁。

  可没过几天,一群人的到来给牟忠胜带了希望。共青团东乡县委的团干部们来到牟忠胜家中,他们详细了解情况后,告诉小牟可以考虑给他发放中石油“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起初,牟忠胜不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可没过几天,在县城广场的公示栏里,出现了他的名字;开学前,他新开的银行卡就收到这笔2000元的奖学金,正是这笔奖学金让牟忠胜成功迈出了求学之路的第一步。

  “这个活动带给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正能量的流通传递,也就是我们为贫困学子献爱心,他们同样也用人性中的光辉感染着我们。”作为“扶贫助困·共享阳光”最早的负责人之一,兰州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处长杨小刚坦言,“把这项活动定义为奖学,而不是助学,其意义在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引导贫困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考出好成绩,以拿到奖学金为荣;让贫困学生不仅获得钱,还有温暖和自信。”

  扶贫助困永远在路上

  兰州石化的这条漫漫助学路可以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甘肃的两个贫困县——庄浪县和渭源县成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扶贫对象,老一辈的兰州石化人开始思考:在甘肃开展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

  “综合考虑到甘肃地区干旱少雨、资源匮乏,最有效、最长效的脱贫办法就是教书育人、帮助孩子成长成才,让他们带动家庭生活的改变,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把扶贫助学当作扶贫工作的重头戏。”杨小刚表示。

  当时,针对庄浪县、渭源县的实际,公司确定了“输血”与“造血”并举,以增强其“造血”功能为重点,济困与助学相结合,以助学兴教为重点的扶贫方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于是就有了甘肃第一所、全国第二所——兰渭希望小学的建立,此后这样的举措又被推广至甘肃其他贫困县乡,如今,在甘肃诸多贫困乡村中,兰州“石化人”援建的学校成了当地颇为亮眼的一抹色彩。兰州石化多年的努力也被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誉为“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为响应甘肃省委提出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双联行动的号召,兰州石化在坚持教育扶贫特色的基础上,在“双联”浪潮中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活动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无疑让兰州石化在扶贫助学的道路上又铺就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谈到未来这条助学路的发展,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贾鸿武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努力走下去,未来,我们会深化资助对象、评审和实施过程向外界公开的方式,让整个过程更加阳光、透明,不断增加这个公益品牌的认知度和生命力,把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光和热播撒出去,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文章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