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都有大学生来到产业园与陶工坊举办的体验课堂,体验陶艺生活。(图片由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提供)
原标题: A9种下一颗文化地标的种子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发展轨迹解析
记者 施秀萍
“A9就是扩容升级版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小名。”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董事长张学智向记者解释道,“A”是汉语拼音、英文字母的首字母,“9”是阿拉伯数字中的最大数,“A9”组合自然寓意“第一”“最大”“最强”等内涵,也寄托了美好期望。
不过,要真正理解“A9”,还要从2009年说起。
梦想,就是最大的支撑
2009年6月,甘肃现代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收购了兰州恒孚油泵油嘴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兰州油泵油嘴厂),占地面积约30亩,工业厂房等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2009年7月18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新鲜出炉”,顺利挂牌开园。
“在最旺的时候转型,成本是最低的。”张学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自己的甘肃现代集团已抢占了甘肃85%的会展产业市场,正是如日中天、风生水起的时候,而文化产业还是个概念名词,很多人觉得张学智“有点傻”,但张学智看准了“文化产业”,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螃蟹也没那么“好吃”。
相比现在人人谈文化产业的大环境,2009年,大部分人对于文化产业是陌生的。这必然导致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掣肘更多。
顶着种种压力,迎着种种困难,张学智“顶风冒雪”般弯腰前行。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位于段家滩的油泵油嘴厂慢慢变了模样:创意新奇的雕塑、形态各异的外立面装饰、别致的停车牌、另类的垃圾箱、穿着时尚的年轻才俊和洋溢着艺术范儿的艺术家出入其间……一切,都充溢着创意格调和满满的活力。
“靠着梦想才支撑到现在。”6年多的创业历程,张学智不太愿意提及具体的困难,但成绩却令人瞩目:
园区现入驻企业近百家,入驻率达100%,毕业企业近10家,基本形成众创空间、创意设计、影视摄影、文化产品开发、艺术培训交流、文化旅游、展览展示等7个产业链条为主的业态格局。作为我省唯一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以推动和集聚文化创意企业为主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如同一枚“金钥匙”,开启了我省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之旅,成为甘肃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标本”。
先后开展“首届中国兰州创客节暨大学生创新创意设计大赛”“2015兰州创客汇”“创意市集”“格玛摄影论坛”“明星企业家对话”等形式多样、广受园区企业欢迎的培训活动以及工商、税务、社保等方面的贴心服务,赢得园区入驻企业的赞赏和尊重。
最值得骄傲的是,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先后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首批微型小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AAA级工业遗存旅游景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张“国字牌”称号,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存在,就是最大的亮点
2012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考察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后给予高度肯定,并期望“努力将园区打造成西部文化发展的亮点”。
“存在,就是最大的亮点。”张学智很谦虚,2009年,在段家滩推倒了一堵墙,五年后,兰州人渐渐淡忘了油泵油嘴厂,记住了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这就是成功,就是亮点。
的确,过去几年,不少人觉得文化产业的春天到了,纷纷“涉水”,但成功“登陆”的并不多。张学智亦深感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走到今天是个“意外”,但6年多的发展,虽是“小试牛刀”般的自我尝试,但张学智对文化产业愈加自信,他认为,甘肃不缺文化,加之文化强国战略,更多人觉醒,更多机会来临。
自信,还来自于园区入驻企业。
“当初选择产业园是看中了这里的浓郁文化氛围。”3D众创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骏告诉记者,入驻后慢慢体会到,原来“好处”远不至此,及时的政策解读、周到的工商税务等服务以及实打实的资金、人才支持……从原来150平方米扩展至600平方米,自己的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对园区、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园区就像一个班集体,100家企业就是100个班级成员,我们互相‘串门子’,共享理念、人脉、资源,创业就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异业联盟。”CBC国际咖啡培训学院西部第一分校校长姜涛,对落户兰州,落户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很满意。
抱此观念的不仅是成骏、姜涛二人,园区里不少企业或扩大面积、或装修升级,从初入驻时的踌躇犹豫,到如今“死心塌地”安营扎寨,是“满满的认可和与日俱增的依赖”。
当然,还有一点。从当初想方设法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到现在用“很挑剔”的眼光选择入驻企业,同样证实着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实力存在。
“我们欢迎更多代表兰州文化、符合产业园生态的企业入驻。”其实,张学智“咬牙”拒绝了不少企业,宁愿空置房产损失成百万的租金,也宁愿“倒贴钱”让有含金量的企业免费入驻,用近乎“自残式的发展模式”耐心等待更多符合园区理想业态的“优质种子”进入园区,只为兰州创意产业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让“老张摆个秀场,用文化炒热再盖房子”的传言不攻自破。
A9,才是真正的开始
“A9,才是真正的开始。”张学智告诉记者,前几年,靠着“老黄牛精神”再加上赶上了好机遇,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只是唤醒了更多人加入文化产业这个领域,而2016年的“A9”才是真正涉水文化产业的新起点和大格局。
在空间方面,吸引甘光厂加盟。园区面积增加1.5倍,增加入驻企业100家,增加就业岗位3000个,形成创意产业及人才的集聚地和甘肃最大的创业平台之一。
当然,A9不只是扩容。园区将通过有效的文化资源整合实现“137”发展格局:即打造一个大学生创意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影视动漫创作、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创意三大产业链条,搭建演艺人才培训、演艺创意示范、演艺项目交易、DRC工业创意设计、城市规划旅游开发设计、影视动漫创作和影视剧本策划交易七大基地,建设西北最大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兰州创意文化的新地标。
“老张能坚持,也是个有‘野心’和‘爱心’的人。”张学智毫不隐瞒自己的蓬勃雄心。因为兰州创意产业园,这几年,附近的房价房租涨了不少,原来8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由每月1000元左右,涨成近3000元;原来每平方米商铺的租金由每月35元,涨至200元,附近的老百姓得了实惠自然欢喜,但周边还有很多百姓因“一墙之隔”只能“望梅兴叹”。
未来,张学智希望将产业园与周边地块打通,让当地百姓不用拆迁、不用翻新,拿出自家“蒸碗子”“酿皮子”等特色绝活,在产业园的统筹规划和创意设计下,转身变成兰州的“宽窄巷子”“南宋一街”……因地制宜,借力打力,“坐地成为园区的一份子”,既为政府甩包袱,又为百姓谋福利,最后形成“园区、社区、街区、景区”四区联动,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汇集之地、品质生活的引领之所,“到那时候,相约去A9就是一种生活时尚”。
“当然,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张学智在信心满怀的同时,清醒地分析了面临的困局。首先,虽然文化产业的“微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政府对非公经济做文化的偏见还未真正“松绑”;其次,政策、体制、机制依然未能充分激活“文化产业市场”,致使“身怀绝技的艺术家依然过着苦日子”,期望政府在关注艺术家的同时,关注文化产业经营人才,让文化产业链条完善并有效运转起来,通过市场规律,让丰富的文化产品从“物的价格”真正实现向“艺术价值”的飞跃;再次,需要更多“贴政策、懂文化、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牢牢地将文化与文化产业“黏”起来,真正形成有效、完整、共赢的文化产业体系。
“困难和问题再多再大,也不会压过对未来的信心。”张学智笑称自己很能“抗压”,抱着“不为今天做,而为明天做的”信念,先做好自己,再唤醒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