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甘肃省政协机关力促贫困群众走上富裕路

2016-09-13 08:49:0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记者 朱婕

  走进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屋、生动形象的文化墙一一映入眼帘。自双联行动中被确定为省政协机关的联系点,康家滩村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双联行动中,省政协机关把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加强省政协机关与贫困地区农民群众联系、加快富民兴陇的有效途径,广大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力促帮扶地区群众共同走上富裕路。

  到群众中去当好引路人

  康家滩村是我省东部山区的贫困村,四年前,村里连条通村的水泥路都没有,部分农户家甚至不通水电。

  双联行动开展后,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率先垂范,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所急、所盼,积极协调推进,为联系村发展“号脉开方”,组织帮联干部人员精心编制康家滩村双联行动规划表,将帮扶重点放在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项目争取和落实上。

  在省政协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康家滩村以开展西沟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修梯田、拓农路、育产业、改危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优势产业。原来村道狭窄、房危屋旧的康家滩村,如今已完成了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村文化广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束了晴天染一身土、雨天沾两脚泥的历史;户户接入自来水,实现了人畜饮水安全化;整合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建成的康家滩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等,极大方便了村里群众的生活。

  为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带富致富能力,省政协机关连续多次在省上举办了相关培训班,并深入开展了“产业培育年”“能力提升年”“互帮互促”等活动,强化了村干部带头能力,激发了贫困村的内生动力。

  落实好项目加快发展步伐

  发展贫困村经济,产业培育是关键。

  根据康家滩村的实际情况,省政协机关帮助村上制定了“人均一亩果、户均一亩园、出门不带泥,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帮扶计划,并坚持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并举、连片开发与整村推进互动的工作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康家滩村的富民产业已渐具规模,建成了1000亩优质核桃园,发展了4家规模养殖场,形成了以果园种植、林下经济和畜牧养殖三位一体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村里推广双垄沟播玉米500亩,种植党参350亩,建成2座容积为500立方米的果蔬储存仓库;成立了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完成了三社合一,提升了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增强了农民致富技能。

  与此同时,省政协机关要求村上尽可能通过智力扶持、劳务扶持等措施,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并积极协调省、市、县、镇四级单位和干部合力攻坚解决,抓好项目规划的落实,争取早日实施,惠及一方。

  扶持困难户同步奔小康

  为了给予贫困户相应的帮助和支持,省政协机关帮助每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树立信心,希望他们迈开脱贫致富的步伐,早点富起来。

  贫困户康世文一家在省政协机关的积极协调下,县上补助了1.3万元帮他盖起了新房。房子盖好了,今年他又从村供销互助合作社贷款5万元准备大棚种植,对于脱贫他充满信心。

  康家滩村村支书康自俊说,自从省政协机关开展双联帮扶工作以来,村上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大翻身”,村民的收入实现了“大翻身”,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实现了“大翻身”,“最重要的是‘人心思进’,大家都在忙着寻找致富的机会!”

  联系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夯实,富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省政协机关正在根据扶贫对象、扶贫阶段、扶贫任务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扶贫方式方法,让贫困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