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个人征信“污点”花钱可以“洗白”?

2016-09-05 16:11:0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亚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个人征信“污点”花钱可以“洗白”?

  中介:靠“内部人员”消除不良记录银行:骗人的,所谓“内部人员”根本没权限

  资料图片

  信用卡逾期未还,各类缴费忘还款了……诸如此类情况,都会在个人征信记录上留下“污点”。而当你急用钱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这些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这也为一些人创造了“商机”,他们声称只要花钱就能“洗白污点”,甚至夸口有“内部人员”,能通过正常渠道代为消除不良记录。但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征信系统是由电脑自动操作的,没有人为干预,所谓的“内部人员”根本就没有这个权限,且很难“做手脚”。他们提醒广大市民,不要病急乱投医,如果轻信这些骗局,钱被骗不说,个人信息也泄露了。兰州晚报记者滕效宏

  现象

   “打点费”付了逾期记录还是没消除

  有报道称,上海的蔡先生因产生了多笔信用卡逾期未还记录,办理不了贷款。他便通过网络找到了自称“能消除信用卡不良记录”的徐某。徐某表示,他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只要蔡先生花点钱,就可以帮忙“打点”。但蔡先生先后支付了2万余元“打点费”,逾期还款记录并未消除,徐某却人间蒸发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兰州的陈先生突然收到一条消息:你关联的银行卡目前尚欠40余元不能还清你尾号××××的信用卡欠款金额,请你在限期内将所欠余款还上,否则将逾期信息上传到人行征信中心,影响到你的信用……“由于银行没有消费短信提醒,居然逾期了也不给个提醒,这样的做法真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陈先生说,他是去开户银行办理房贷时才知道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随后在网上寻求帮助,可得到的是漫天要价,他也不敢冒险去办理。

  调查

  有人称“内部人员”可以消除不良记录

  记者在网络上输入“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征信处理”等关键词,马上便弹出几十个“消除不良记录加QQ”的字样和图片广告。这些广告称:“只要花钱就可以永久消除个人名下所有的信用卡逾期不良记录,一到两天内就可办理

  完成,还不用担心后续问题。”

  记者通过QQ与一个自称能消除信用卡不良记录的中介联系。还未等记者开口,对方就直接说:“想消除信用卡不良记录,只要提供你的身份证、银行留存电话等个人基本信息,我们就可以通过人行内部人员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再以修改逾期记录保留时间的方式直接消除逾期还款记录。”记者要求提供已经处理了的成功案例,对方便不再说话,还将记者“拉黑”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专业”消除信用卡不良记录的中介均声称,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提出异议,异议申请成功后,他们便会把所有的逾期记录指向是银行失误造成的,然后由内部人员帮忙消除逾期记录。中介的要价各不相同,价格在1000元到1万元不等,委托前要预付一半定金,要求提供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姓名、电话等个人基本信息。至于消除时间,最快的在24小时内,最长的则要一周以上。

  银行

  消除流程很规范“内部人员”无权处理

  就此,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就是个人在过去的信用交易中未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各种费用的信息。这些逾期记录都是由各商业银行的个人征信接口程序自动从其业务系统中抽取后通过专

  网报送至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是完全的电脑自动操作。

  如果不良记录是银行失误造成的,将如何处理?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处相关人士表示,银行失误造成的不良记录可以由业务发生银行审核后逐级上报至其总行进行修改,其总行将修改后的信息报送至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将数据加载入库后,不良记录会自动消除。同时,个人如果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亲自或委托代理人提出异议申请。这个流程非常规范,很难做手脚,所谓的“内部人员”无此权限。

  提醒

  不要轻信“消除征信污点”的虚假广告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内部人员可以消除污点是假的,任何声称能消除污点的都是骗局,所以市民不要轻信网络上宣传的只要交钱就可以消除不良记录的虚假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不良信用记录一旦记录在案,在有效期内是无法删除的,但不良信用记录也不会伴随终生。一般来说,不良信用记录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日起,保留5年时间,5年到期,征信系统会自动消除不良记录。如果目前自己的信用报告中已经存在负面记录,那么首先是要避免出现新的不良记录,其次是尽快重新建立个人的守信记录,如以后按时足额还款等。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杨亚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