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正文
投稿

为大山里孩子开启精彩世界——华东理工大学支教团定西安定区支教工作写真

2016-09-02 17:26: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手绘日志写就孩子成长历程

  支教快要结束了,陈敏媛她们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山山水水,舍不得离开高峰乡明德小学一起战斗过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自从来到这里,陈敏媛就开始学做手绘图片,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绘支教生活,并把它取名为“敏媛的支教日志”,每一幅作品,都详细记录了陈敏媛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是小福,你看这一年时间里他是成长变化最快的;这是孙凤祥,你看他玩得多开心;牛睿、王艳、陈亚红……陈敏媛打开她的相册,一张张彩照,讲述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一段段文字,记录着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上,在彩绘书屋里,在操场上,在田野里,他们个性化发展,他们在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奋斗。

  陈敏媛和一起支教的伙伴们珍惜跟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力图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保存每一个美好的回忆。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做课间操,一起打沙包、踢毽子、跳皮筋,一起玩自拍,一起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他们都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美好瞬间。

  “这是我们一生中不平凡的经历,也是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见证。”陈敏媛和她的支教团伙伴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为之去追求,去奉献。

  即将离开支教的学校了,离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了,陈敏媛这几天赶着在电脑上为孩子们每人建立一个文件夹,把一年来为孩子们拍摄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然后为他们每人准备一个纸质档案袋,把每位孩子的照片洗出来装进各自的档案袋里,在离开学校之际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们做个留念。

  “我这样做,就是想着在孩子们的小学生涯里,他们接触过的人是极其有限的,毕竟我们一起生活过,很友好地相处过,这段经历也许会铭刻在孩子们美好的记忆里。再说,遇上他们,也是我们的缘分。”陈敏媛满眼含着泪花,激动的话语让现场所有人为之感动。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里的老师和家长给予我们支教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每年会抽时间来这里实践锻炼,来这里看望大家的。”寥寥数语,道出了支教团学生的共同心声。

  物资银行储备社会爱心资本

  在学校食堂的隔壁,是专门为孩子们设立的“物资银行”。这里有序地摆放着支教团学生联系社会各界捐赠的书包、笔记本、铅笔、笔盒等各类学习用品。

  如何把社会各界捐赠的学生学习用品科学合理的发放给孩子们,支教团学生和学校老师们的“发明创造”。他们采取激励机制,通过班主任对学生在校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登记考核后,银行管理员按照考核登记表评比,每周五下午进行统一奖励发放。

  “物资奖励和精神激励比单纯的发放学习用品等物资要有意义,我们发挥物资银行的作用,对孩子们通过考核评比,让他们懂得奖励物资来之不易,以此激励他们加强自律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成长。”支教团学生这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

  五年级学生姚彩云也是“物资银行”的受益者,她讲述着自己通过每天的努力,每天在积分登记表累加积分,周五从“物资银行”里兑换到作业本、笔记本、书包和文具的故事。她认为在领取物资的时候,自己内心很激动,这个办法让她懂得了物资得来真不易,激励着自己每天做最好的自己,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据明德小学校长张建明介绍,去年,支教团学生联系社会各界为学校捐赠价值9000元的绘本图书本,捐赠衣物160多个包裹,全部作为“物资银行”的储备物资。今年6月,支教团联系相关爱心社团捐款现金5500元,在“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100名学生在会宁会师楼开展了“红色记忆”主题活动。

  齐心协力共圆大山孩子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适应中成长,在磨合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改变家长和学生的同时,改造提升了自己,形成了真正的自我。”陈敏媛滔滔不绝,尽数支教收获,“一句话,支教是为了助力大山里孩子圆梦,因此,我们每天在行动,每天被感动,每天有收获!”

  让来自河北农村的支教团学生王海军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农村和他想象中的大不一样,这里发展变化太大了,和他的农村老家差不了多少。这里的孩子们上进心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强。在一年多的支教生活中,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角色,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教师生活,收获颇丰。最让他认为收获最大的是经过实践锻炼,自己终于从迷茫期走出来了,变得更成熟了,更坚强了。

  为支教团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是各级组织和团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据共青团安定区委副书记包静介绍,从2008年启动支教活动至今,包括天津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在内的4所学校26名大学生前来安定区进行支教。

  “今后我们将与服务支教的学校积极衔接,长期友好合作,协调学校让有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特长的和师范类专长的学生来支教,拓宽互动交流面,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过来,把新的教学方法带过来,用他们的视野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师生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包静如是说。

  上一届支教的大学生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任务,收获了希望,收获了成功,肩负着新的使命,走上了新的征程。今天,新一届支教的大学生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又肩负起支教的使命,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助推西部大山里孩子共圆精彩“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将肩负社会责任,不忘初心,辛勤耕耘,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这是支教团学生和当地耕耘杏坛的园丁共同的心声。

  夕阳西下,采访结束了,带着感动,带着深思,带着责任,离开高峰乡明德中心小学,踏上了返回的路。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从远方的大山梁上传过来,多么欢快,多么美妙,多么惬意,自己似乎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里,真切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人性之美。

  通讯员 曹应森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