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系藏语音译,意为“险绝的峡口”。腊子口周围群山耸立,东西有陡峭的石崖相对峙,中间如刀劈斧削一般,有一条长约30多米,宽8米,高达100多米的隘口。抬头望去,只见一线青天,地形十分险要,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腊子口战役示意图
1935年9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从川北出发先期到达俄界。9月11日傍晚5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随同中央军委纵队和三军团抵达俄界,与先期到达的一军团会合。9月12日,党中央在高吉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革命史称俄界会议。俄界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星夜离开高吉村,继续北上,沿达拉河向腊子口方向前进。腊子口是红军长征中最后的最险要的一道关口。突破了腊子口,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挡住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就彻底破产了,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就能胜利实现。如果拿不下腊子口,红军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草地。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侧有从四川跟来的刘文辉的川边军侧翼,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因此,只有突破腊子口,才是北上抗日的捷径,才能减少进军途中的各种严重困难,才能保证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的胜利实现。
夺取天险腊子口
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没有挡住红军的前进,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来了。毛泽东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9月17日下午,红1军2师4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由于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在半夜时分,部队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根握新侦察到的情况和战士们的建议,部队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政委杨成武率领第6连从正面进行夜袭,夺取木桥;如果偷袭不成就连续发动进攻,达到疲劳敌人,消耗敌人弹药,造成敌人恐慌的目的。另一路由团长王开湘(又名黄开湘)率领第1、第2连,悄悄地迂回到腊子口右侧攀登悬崖陡壁,摸到敌人侧背。突然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守军腹背受击,近2个营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夺取天险腊子口。
此战,红军用兵灵活,奇正结合,关键时刻,团长又能身先士卒,故此获胜。作战中,共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5团2个营及第1、第6团各1个营,缴获手提迫击炮3门,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
国民党军碉堡
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关键一战,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曾评价此战:“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如果以围棋之道喻之:腊子口之战规模虽小,作用却相当于围棋中的“棋筋”。“棋筋”虽小,却关乎全局。长征中的红军在蒋介石的围堵和自然的恶劣环境下,就像一条没有根的“大龙”,时刻为“求活”而苦苦挣扎。毛泽东抢到了腊子口这个“棋筋”,为这条“大龙”伸出了头、缓了气,为日后在陕甘根据地“生根”,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腊子口仙人桥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能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罪恶计划。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地,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此役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