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日前通过审议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该《规划》的出台旨在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8月27日新华网)
无论是出国海淘的大包小包,还是网上海淘的海量包裹,所谓“进口的”,在国人眼里都是品质的保障,而所谓“国产的”,相形之下都是劣质的标志。标准的缺失和落后,更让很多国外品牌,有了充分的借口歧视中国消费者。国内标准的问题,在食品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标准实施可望不再有内销、外销产品的区分,生产线、标准、质量的统一,让人充满期待。
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一方面满足的是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另一面满足的也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求。对很多国内消费者来说,稍有条件都会更加追求品质,如果“国产的”始终撕不掉劣质的标签,必然会更多选择“进口的”消费品,哪怕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
在婴幼儿消费品方面,进口商品与国外品牌占比非常高,因为人们普遍更加重视婴幼儿消费品的质量;随着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会进一步扩散到更多的消费品领域。如果国产消费品始终不能提升标准和质量,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消费者抛弃。
所以,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的提升,是留住消费者的必须。只不过,有了更高的标准还只是写了一个逗号,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有更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也要以更开放的姿态,保护海淘电子商务等市场竞争。高品质的消费品,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更是竞争出来的。